記者沈揮勝/南投報導
魚池鄉頭社盆地前身是湖泊,核心區屬泥炭土沼澤,縣府為強化排水功能,花5000多萬元將盆地水口挖深擴大,卻反因冬季盆內無水、地層空洞下陷,翌年雨季淹水更嚴重。20日縣長林明溱到魚池鄉辦「縣民時間」,頭社地陷成了關注焦點。
頭社盆地外高內低,近年縣府將此處水口加深擴大,反因冬季留不住水造成地陷,夏季水患難解。(記者沈揮勝/攝影)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夢想別墅+超CP值,桃園新案1218萬起『九豐花園』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頭社盆地的底泥,由植物草根及累積腐植質構成,遇水膨脹拱高、缺水乾癟下陷;頭社地區先民百年來以種水稻維生,水、土、草取得平衡,並無水患問題。但近20多年居民多轉旱作,地層乾陷、地表降低,夏季瞬間暴雨常淹水。
縣府為解決水患,將盆地西北外緣,原比盆心略高的水口濬深,夏季暴雨時排水確比工程前快些,但冬季枯水期原該被泥炭層吸住的水分也一併漏流;盆心乾癟下陷,翌年豪雨再鬧水患,連年陷入「淹水濬深、濬深地陷、地陷淹水」惡性循環。
頭社村長黃順昱等,建議設水閘門調節;夏季豪雨開閘排水防洪,冬季關閘讓盆地底泥維持飽和水份,保持應有的地表高度。林明溱表示,將邀請水利署專家會勘並請教專業,若真有必要設閘門,必定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