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文瑄/新北報導
全台僅存的清朝「淡水海關碼頭」,自政府播遷來台,商港改為軍事重地後,從此蒙上神祕面紗。事隔1甲子,市府獲使用權,耗時4年整修,8月起將招商委託民間團體經營,最快年底能開啟這扇軍事大門。
原為軍事重地,淡水海關碼頭將轉作文創園區,最快年底開放。(記者謝文瑄攝)
座落於淡水紅毛城下方河畔的「淡水海關碼頭」,19世紀初曾是清軍駐紮營區,保護國人免於海盜侵襲;西元1858年,淡水因「天津條約」而開港,海關碼頭設立洋樓、海關關署等;直到日據時期,港口增設2座倉庫,淡水成為全台最大的國際商港。
政府播遷來台後,淡水海關碼頭轉為軍事功能,海軍陸戰隊的「蛟龍四中隊」進駐,也是「海光藝工隊」人才培訓基地。但近年因營區殘破,國防部5年前將該地無償撥用給新北市政府。
文化局長林寬裕、淡水古蹟博物館長廖文卿等人,昨日上午視察園區修復情形。林寬裕說,淡水海關碼頭已列為市定古蹟,除海關關署遭拆除,碼頭、洋樓及2座日式倉庫經修復後,仍保留完整樣貌。
「當年英國領事大人就是從紅毛城順坡而下,在船屋搭小船至港口後,再換搭另艘大船出海。」廖文卿說,因時空背景重疊,淡水古蹟園區應從山坡延伸至河岸的海關碼頭,未來可安排導覽人員「出城」講古。
林寬裕表示,該園區目前僅剩環境美化工程,預計8月起開始招商,盼吸引民間團體將園區打造為「文創產業基地」,安排藝術團體、文創商店、淡水美食餐廳進駐,也邀請街頭藝人表演。
廖文卿說,園區新建1座銜接榕堤河岸的橋梁,民眾屆時可順著河畔走進海關碼頭,體驗與金色水岸、商店街不同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