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
旅遊消費糾紛頻傳。有領隊無奈表示,帶台灣旅客出國,最常因「貪小便宜」衍生爭議,像是有旅客把吃到飽餐廳的食材攜出,導致整團被店家留在餐廳,也曾發生台灣導遊接待外國旅客時,因評論烏俄戰爭及國際政治被旅客申訴。
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許冠濱說,導遊常因專業度不足導致旅客感受不佳,進而發生糾紛,曾有導遊帶外國團時,因評論烏俄戰爭等宗教及政治議題遭客訴。另就是國外組團社與台灣地接社溝通不足,導致行程走不完、細節不如預期等。
![疫情趨緩後出國旅遊的人潮增加,卻也衍生不少亂象。圖為桃園機場旅客入境畫面。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黃仲明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M1MDcyM25ld3M,/d3964bc77c110627_1279x853.jpg/qs/r=16888)
他也提到,疫後機票、團費上漲,不少旅客為了省錢,自己辦護照、訂機票,又因專業度不足,常發生護照來不及領、資料填錯等問題,需要旅行社協助善後。
另有領隊表示,最常發生旅客貪小便宜影響整團權益,進而產生糾紛,像是曾有旅行團規範搭機一人只能帶兩件行李,偏偏有人帶了三件以上,引發爭議。
有旅行社表示,不少民眾太久沒出遊,常在預付訂金等流程上跟業者喬不攏。許多國家觀光人力尚未到位,餐廳、接待等服務未必能回到疫情前水準,旅客會因此怪罪旅行社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