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38

4月物價-0.97% 近十年最大跌幅

#理財 #物價 #大跌 #疫情 #消費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6日公布物價統計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4月消費者物價(CPI)連續第三個月下跌,較上年同月跌0.97%,為金融海嘯以來近十年最大跌幅,惟這是受國際油價大跌所致,尚無通縮疑慮,研判5月CPI仍將續跌,但跌勢應可收歛。
 
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邱淑純表示,受原油、農工原料國際行情重挫影響,與上年同月比較,4月國內油料費大跌35.5%、燃氣費跌21.6%,這是造成4月CPI下跌的重要原因,若扣除這兩項因素,其實CPI還是上漲0.14%。
 
近期台灣物價年增率。中時記者于國欽整理
近期台灣物價年增率
 
她表示,4月國際油價一度跌至12美元,幾乎回到1999年的水準,跌勢超乎預期,平均油價比3月跌了五成,這使得國內汽、柴油等油料費也大跌35.5%,這一跌幅創下1981年編製這項指標以來的新紀錄。
 
除了能源價格下跌,民間消費趨緩也是使得物價走跌的重要原因,邱淑純說,受疫情影響,4月外食費漲幅1.02%創下近80個月最小漲幅、住宿費跌15.44%為1981年創編以來的紀錄、國內旅遊團費跌4.60%,排除春節因素後同樣創2008年有這項統計以來的紀錄,這些現象同樣是讓本月CPI走跌的重要原因。
 
隨著4月續跌,CPI已連跌三個月,且跌幅0.97%也創下2009年12月金融海嘯尾聲以來最大,但邱淑純指出,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定義的通縮是CPI連兩季下跌,但還是得觀察下跌的內涵。
 
她表示:「經綜合統計處內部評估,認為本月CPI下跌,是能源成本下降所造成的物價下跌,有助於減緩廠商的成本壓力,目前尚無通縮疑慮,各界不必恐慌。」
 
主計總處同時也公布衡量廠商交易成本的躉售物價(WPI),WPI由進、出口物價及國產內銷物價三項綜合而成,在農工原料、國際原油價格重挫下,依台幣計算的4月進口物價跌14.66%、出口物價跌8.47%、WPI跌10.75%,三者皆是近11年最大跌幅。
 
展望5月物價走勢,邱淑純表示,目前看來不論是CPI、WPI都還會持續下跌(指年增率為負),但跌幅可望收歛。
于國欽/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