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灣多雨,然而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早時代,台灣老房子卻鮮少漏水。文化部今年核定的十位/組人間國寶,特別選出三位瓦作師傅,希望他們將台灣老房子「不漏水」的秘密,一代代傳承下去。
「人間國寶」為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的俗稱。本年度核定的「人間國寶」共計九人一團體,是歷屆人數最多的一次,文化部昨特地選在國定古蹟、原專賣局樟腦廠南門園區的小白宮舉行發表會,介紹這十位/組人間國寶。七月二日將在台中為他們舉辦授證典禮。
十位人間國寶包括竹工藝籃胎漆器保存者李榮烈、竹籐編保存者張憲平、泰雅染織保存者尤瑪.達陸、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劉家正、美濃客家八音團團長鍾彩祥。以及三位瓦作師傅傅明光、廖文蜜、莊西勢,兩位大木作師傅翁水千、梁紹英。
今年新增指定土水修造技術,即俗稱的「瓦作」。這項傳統技術包含兩大系統,一是漢式傳統建築,內容包含整地、打地基、砌牆、鋪瓦、抹灰等;另一為和洋式近代建築,包含洗石子、拉線板等。
文資諮詢委員、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張嘉祥透露,今年新增指定「瓦作」技術、並一口氣指定三位瓦作師傅為人間國寶,呼應台灣現代房屋常漏水的困境。三位瓦作師傅皆不克出席記者會,由張嘉祥代表介紹他們不漏水的獨門秘技。
張嘉祥表示,台灣傳統瓦作技術「蜈蚣瓦」,讓屋瓦像蜈蚣腳般密密斜布,雨水不會滲透。新科人間國寶傅明光,便是台灣迄今唯一懂得「蜈蚣瓦」瓦作技術的師傅。
另一位新科人間國寶莊西勢,則以「挑瓦」嚴謹出了名。張嘉祥表示,在莊西勢眼中,每片瓦都長得不一樣、必須在屋頂的不同角落扮演不同功能。他以金門地區紅土為材,依傳統古法建造、修繕屋頂,所鋪設屋頂保證四十年不漏水。
第三位人間國寶瓦作師傅廖文蜜,則深諳傳統尺寸的吉凶、禁忌,熟悉各地瓦材物理性質,於屋脊曲度及燕尾起翹的尺度控制上,有其獨到的計算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