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黃佩珊針對囤房稅請教政大地政系特聘教張金鶚,張教授表示,中央訂出標準,1到3戶都是「自住」,4戶以上才是「非自住」,若有4~5戶房屋稅率應為2.4%,6戶以上為3.6%。(好房網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在好房網直播時,張金鶚接受主持人黃佩珊訪問時表示,只要提到加稅,房地產業者就放話說,房市奄奄一息,其實奄奄一息的不是房市,而是投資客。他說:「業者一定會哭窮,但業者口袋那麼深卻不說,應該讓囤房炒房者多負擔一點,自住者的房屋稅才能降低一點,慢慢讓房地產去商品化,民眾才會有感。」
張金鶚說,早在2014年他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時,他前往拜會當時的財政部長張盛和,會中他表達,中央沒有訂出「自住/非自住」的標準,全部房屋稅都用1.2%來訂,他希望中央訂出標準,1到3戶都是「自住」,4戶以上才是「非自住」,並訂出「非自住房屋稅率」1.5%到3.6%的範圍區間,由中央統一訂定差別稅率。
張金鶚徵求市府同仁及議會同意,台北市優先實施4~5戶房屋稅率2.4%,6戶以上為「最高稅率」3.6%,但台北市往前衝了,卻沒有人跟上來。若中央不訂定統一的標準,地方各自為政,偏袒業者,如此一來,「大家不炒房不是笨蛋嗎?」房屋數越高、徵稅越高是「累進稅率」的法制精神,既然蔡英文也認同「房屋不能商品化」,就應該訂出累進稅率,不是8年20萬戶社會住宅就能解決問題。
另外,針對信義區六張犁營區(陸軍保養廠)基地周圍在第二場興建社會住宅公聽會舉辦前夕,出現抗議的白布條及噴漆,張金鶚表示,民眾普遍認為社會住宅會影響週圍房價,但他研究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張金鶚表示,針對台北市「整建住宅、出售國宅、出租國宅、公營出租住宅」等四類型不同時期及特性的142個案公共住宅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成果顯示,近期興辦的公營出租住宅與早期整宅和國宅不同,由於設計精美、管理良善,因此,周圍有公營出租住宅的住宅總價,相較於周圍無公營出租住宅者明顯上漲1.7%至7.7%,約38萬元至174萬元,顯示公營出租住宅非但不是鄰避設施,反而能顯著提升周圍房價,且距離公營出租住宅愈近者,所受到的正面房價影響愈大。詳細的內容請收看好房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