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曹婷婷、程炳璋、張志康/綜合報導
交通部2023年開放騎樓停車因地制宜,卻衍生一國多制亂象。台南因騎樓違停檢舉多,引發警民對立,今年元旦起有條件開放停機車,且須保留1.5公尺行人通道,但仍隨處可見騎樓停滿機車;基隆市前年3月開放76個路段騎樓停機車,挨批1個城市2套標準;高雄商業區、商店街區可申請使用騎樓,市區屢見店家騎樓擋道、部分騎樓停2排機車遭開罰拖吊。
台南2016年推動「友善騎樓暢通」,在騎樓留設至少1.5公尺寬行人通道,並畫綠色整齊線,警方不主動取締,但如遭檢舉仍須開單,2023年騎樓違停開罰1578件,2024年遽增至8911件,民眾吃不消陳情民代。2025年元旦起「原則開放、例外禁止」上路,汽車、攤販仍禁止;若建物所有權人無意開放騎樓停機車,可向交通局申請,上路1個月來申請81件,以住家居多,多主張自家1樓有車庫,不希望騎樓被別人停機車。

基隆市政府2023年3月開放76個路段騎樓可停機車,卻造成民眾只記得市府開放騎樓停機車,2024年因「檢舉達人」出沒,某社區3天被開罰91案,民眾怨聲載道,要求市府盤點停車空間,避免1個城市2套標準。今年元旦起,改要求全市騎樓須保留1.5公尺寬人行通道。
高雄市商業區、商店街區可申請使用騎樓,但須保有1.5公尺以上行人通道,民眾卻認為市區隨時可見騎樓店家擋道,質疑稽查力道嚴重不足,且部分騎樓空間寬敞,停2排機車仍遭開罰拖吊,有失公允。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說,開放擺攤已是騎樓管制彈性做法,前提是要申請獲准並合理保留行人空間,後續應透過執法強化管制,騎樓停2排機車已明顯違反合理使用範疇。
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主張騎樓為「法定人行道」,應優先確保人行道暢通,才考慮開放停車;若該戶申請私用騎樓,政府應要求簽署人行道設置同意書,允許未來政府建設人行道,避免民眾享有優惠卻反對公共建設的不合理狀況。
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李子璋說,建議台南自治條例未來視狀況滾動式修正,某些商業區或學校附近須有特殊考量,若行人已滿到馬路,騎樓管理須更嚴謹或路邊停車要有配套;又例如永康區中華路車流量大且車速快,理論上,道路兩側土地使用應退縮,但這涉及都市結構跟建築管理,現況積重難返,而類似路段若人行道不足,違規取締應相對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