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
高雄市交通局為改善行人過馬路的安全,在全市630處路口改善行人通行秒距,以高齡者及兒童的行走速率每秒0.8公尺為主調整號誌,也在15處人潮眾多的路口設置行人通行專用時相,將引入觸動延長號誌,讓行動不便的行人有較長的過馬路時間,確保高雄市長者與兒童過馬路更安全。

高雄市交通局表示,市府正視高市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的事實,調整長久以來以「車行」觀點建置交通設施的方式,改為以「人本」為重的號誌設置原則,盼路口的人行環境愈趨友善。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高雄市交通局全面朝友善行人的方向調整號誌及加設友善設施。 圖/高雄市交通局提供

交通局指出,已檢視全市25米以上道路、159個路段、1828處路口,延長630處路口行人通行秒距,以交通單位訂定適合老人和兒童穿越馬路的每秒0.8公尺為主,希望行人較安全且安心穿越路口。
人潮眾多、路幅寬且鄰近學校、商圈及公園等的路口,包括六合路、自立路口和成功路、新田路口在內的15個路口,交通局設置行人專用號誌,也規畫引入「觸動延長號誌」,屆時行動不便的用路人過馬路時,按觸延長號誌,就有較長時間通行。
高雄市議員黃捷、林于凱力促市府在較寬道路設「行人庇護島」,讓行人等綠燈時有較安全的地方等候。交通局表示,已在路寬40公尺以上、分隔島寬度大於1.5公尺的路口設多處「行人庇護島」,包括民族、中正路口;民權、三多路口;民權、四維路口;民權、民生路口;中華、翠華路口等,後續也會選擇適當的路口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