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11日與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土建工程。鄭文燦表示,桃園航空城計畫歷經10餘年的努力,克服許多困難,第三航廈工程能夠動工為重要里程碑,第三航廈工程完工後,桃園機場貨運量每年可提升至400萬噸、客運量可達8200萬人次,有效提升台灣競爭力。
鄭文燦指出,交通部負責第三航廈和第三跑道計畫,桃市府負責航空城計畫範圍附近地區,以及代辦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海軍基地和其周邊地區開發作業,整體規劃分2期工程。
桃園機場第三航站主體航廈預計將於2025年完工,屆時旅客容量將可提升至8200萬人次。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目前航空城計畫附近地區(第一期)及代辦海軍基地暨其周邊地區區徵工程,工程總經費約576億,分10個工程標案進行,目前已有4案決標,其餘6案陸續招標中。
另外,第三航廈工程人員生活區原本規劃設在離機場約6公里的埔心海軍基地,進出不是那麼方便,後來經機場公司和市府檢討後,協調距離工區較近的土地,市府協助民航局及機場公司在7月28日將先行取得的21公頃土地交付于承商,未來提供外籍工程人員生活區域,以及工程機具設備的儲放空間,讓廠商施工無後顧之憂。
鄭文燦提到,桃園機場原本設計容留約3700萬旅客,108年已超量到達4868萬人次,因此擴建航廈迫在眉睫,就算在疫情期間,也沒有停下推動的腳步。市府配合桃園機場第三跑道新建及航空城整體開發,代辦協調桃園航空城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第一期)區段徵收地上物查估案,土地區段徵收去(109)年獲得內政部核定,有95%土地所有權人選擇領回抵價地,顯示大多數人支持航空城開發。
此外,今年4月28日通過優先區地上物徵收核定及7月7日通過其他地區地上物徵收核定,市府從原先編列的430億元補償費,加上推動十大優惠措施,共計約增加至730億元補償經費,絕大多數地主也都同意補償標準,市府在落實先建後遷、就地安置的原則下,最大程度的保障居民居住權益。
鄭文燦提及,市府持續進行航空城計畫拆遷及安置作業,市府規劃2400戶安置住宅,已發包1200戶,第二階段民航局委託代辦的1200戶持續進行中,未來居民可以舊房子換新房子、小房子換大房子,在鄰近新捷運站的安置區生活,享有綠線捷運、國2、國1甲線等便利交通外,也能獲得更好的居住品質。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機場是出入國家的大門,也是認識一個國家的第一個地點,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第三跑道建設計畫是全國最大的工程,其中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是101大樓建築體的1.6倍,經費高達1300多億,興建完工後可提高旅客容量,也可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林國顯表示,第三航站區計畫總經費956.81億元,含航廈、機坪、滑行道、變電站、能源中心、辦公大樓等設計,航廈容量每年4500萬旅客,規劃113年北登機廊廳、114年航廈主體、115年南登機廊廳分3階段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