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

振興寄望內需 萬靈丹這次不給面子?

#消費 #經濟 #大陸 #寰宇 #居家
工商時報記者楊日興、蘇崇愷、黃欣/綜合報導
 
疫情解封後,全球關注大陸市場如何拉動經濟重返正軌,北京訂定仰賴內需消費方針,今年3月「全國兩會」前夕,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宣布,已安排多項主題活動串穿2023全年,力拚消費復甦與擴大。
 
消費成為拚經濟的主旋律,並不難理解,在疫情突襲的2020、2022年,大陸GDP成長率分別為2.3%、3%,創下40年來最低數值,且當年封控致使經濟活動停擺下,僅由資本形成對經濟貢獻率獨大。
消費成為拚經濟的主旋律,但民眾的消費信心仍未完全恢復。示意圖/中時報資料照片
4月份消費者物價(CPI)指數,通膨率為2.35%與3月持平,主要受到食物上漲影響。圖/中時報資料照片
低谷之後的2021年,大陸成功改以最終消費支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能;2023年同樣想故技重施。但問題是,疊加當前全球經濟疲軟,內需消費這顆靈丹依然萬用嗎?
 
從各城市主要商圈的人潮來看,大陸消費市場相當有看頭,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北京鼎泰豐董事長韓家宸,以及南僑等耕耘當地多年的食品餐飲台商,均對本報表示看好復甦前景,摩拳擦掌搶占市場反彈,同步展店、拓展冷凍與預製產品線等多招並進。數據也佐證,餐飲收入增幅正以遠高於社會消費品的速度飆高。
 
只是,公布亮眼數字的同時,為何「加大刺激」聲浪仍未停歇?
 
北京台青、服務業臨時工平台「小包智工」創辦人兼首席運營官徐韜說,大陸一線城市餐飲用工需求雖飆升,但平價餐飲遠高於正餐餐廳,似有錢包變薄、消費降級現象。且相較飲食硬需求,電影娛樂用工並無起色。賀光啟也指出,疫情後的最大體悟是「消費者沒有忠誠度,供應商也沒有忠誠度」,透露當下各方對於價格高敏感的程度。
 
回頭再做檢視,大陸消費領域兩大重點房產與汽車,都遭遇難題,房企債務讓大陸房市回暖仍在長期抗戰;汽車雖是當前政策聚焦重心,但去年車市爆發後,透支消費讓今年需求難以提振,企業僅能砍價撐量。
 
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表示,上海路上車流量較疫情前增約30%,但這三年來,太多民眾擔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購車,疫後需求反而大減。數據上來看,大陸4月超低的CPI和PPI年增速,反映出需求仍不如供給的隱憂。
 
5月在清華五道口論壇上,大陸經濟學家李稻葵建議,要透過消費券等補貼,用補貼1元拉動4元的效果,恢復民眾對消費的信心。但看看大陸各地貫穿全年、遍及各地的各種消費節,又有哪個沒有推出消費券?哪個沒有降價補貼?
 
消費節已不稀奇、不足以撬動民眾變薄的錢包。或許,下一個消費救星要指望近年因監管沉寂,但有繽紛行銷玩法與足夠補貼力度的電商和民營企業,期待透過「618」、「雙11」等網購節,放手一搏來挽救消費疲態。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