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金管會在2015年7月開放保險業可透過境外保險分公司(OIU),准許對外籍客戶賣境外保單(OIU保單),首年在壽險業積極經營下,賣了477張、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68億美元的史上巔峰,隨後逐年下滑,2022年僅存一家OIU還有業務、全年卻只賣了3張保單,是開賣來的新低量。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坦言,2022年因疫情、邊境控管等兩大原因,導致外來旅客人數急減,多國旅客不得入境下,導致OIU保單成交件數大減。
他說,產險公司則因考量簽單業務成本,也從2018年起停止簽單業務,僅辦理再保險,逐漸縮減業務。
據金管會統計,OIU新契約保費收入在2017年達高峰後,2018年受壽險業務量大減,逐年下滑,2021年和2022年都僅剩新光人壽一家持續推展OIU業務,這兩年成交保單各為4張和3張,保費收入各為198.5萬美元、及590.3萬美元,其餘業者幾乎都沒在賣。
壽險主管說,事實上,2018年起OIU保費收入就已從高峰1.68億美元、大降到0.49億美元,年減了2.4倍,主因是撐起OIU近三成市場的「主力客源」陸客不來了,加上洗錢防制趨嚴、OIU投保資格和審查限制多,及全球高舉反避稅大旗,三大利空都讓OIU保單買氣大退散。
2018年當年就有壽險業者,開始陸續停止OIU業務、解散OIU編制小組、停售OIU商品,讓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的OIU這塊版圖,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