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陳祐誠、鄭郁蓁/台北報導
台灣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使用敬老票的比例不斷攀升,讓交通運輸業者越來越吃不消,目前國內各運具票價,皆是以「交叉補貼」(全票分擔敬老票)來維持,當高齡乘客越多,按理說全票要不斷調高,現實上又不能如此操作,眾業者每年要自行吞下數十億元差額。客運公會全聯會認為,既然敬老票是社會福利政策,就應由政府負擔才公平。

據悉,台鐵去年要自行吸收的半價優待票約10億元,高鐵則高達57億元。日前台鐵董事會通過的票價公式中,就考量了人口結構的變化,總經理馮輝昇表示,公司先建立財務模型,也針對未來的運量進行推估,敬老票當然在其中,未來會每2年定期檢討。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台灣高鐵公司指出,2014年敬老票占整體運量約5%,至2024年占比成長至8.3%;若是對比搭乘人次,敬老票搭乘人次已成長2.7倍。但自財改案生效迄今,高鐵自定基本費率尚未能調整,面對敬老票人數與占比快速成長,對票價短收的影響也愈形沉重。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指出,目前國道、公路客運都是自行吸收優惠票,市區公車則有政府補助,他希望前2者可比照市區公車補助。他以公司最黃金的路線「台北-宜蘭」推估,大概有2成是敬老票,每年要自行吸收3000萬元左右。
客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郭子義坦言,乘客年齡層的確越來越高,過去採用交叉補貼,但未來老人比例越來越高,業者會入不敷出,近年一直有與官方討論。他說,既然老人乘車是社會福利政策,那就應由政府負擔,進行跨部會協商,由更高的層級來主導此事。
交通部回應,未來將與相關主管機關研商,就老人票優待設計補貼方案並編列預算,降低業者負擔,確保大眾運輸的永續經營,在保障業者生存與落實社會照顧之間取得平衡,攜手迎接超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坦言,《老人福利法》第25條其精神在制定「敬老」措施,規定65歲以上老人搭乘交通工具時可享半價優待,不過法源並沒有規範優待的價格由誰來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