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依珍/桃園報導
「如果可以選擇,有哪個孩子會自願成為身障兒?」余玉蟬因兒子是唐寶寶,在社會福利尚未健全的80年代創設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身障者求職,從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成為基金會董事長歷經艱辛,23日和其他23位代表同獲「八德獎好人好事」殊榮。
桃園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23日舉行頒獎典禮,24名好人好事代表從逾60人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記者蔡依珍/攝影)
桃園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民國83年成立,秉持「心存善念、力行好事、口說好話」表揚社會各階層默默投入社會服務的善心人士。今年適逢創會20周年,在理事長陳美文帶領下發起「集小愛成就大愛捐贈行善列車復康巴士」活動,近200名會員熱情響應,最後在鋒橋建設慷慨解囊逾60萬元後,成功募到185萬,昨特別安排「行善列車啟動典禮」,將復康巴士轉贈給社會局,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昨日也舉行「八德獎好人好事代表頒獎典禮」,24位代表從各機關團體薦舉的逾60位名單中脫穎而出,像是在警界服務24年的林秋霖,民國97年返回部落發現貧困者眾,連年發起「捐物資到部落」活動,積極改善部落生活環境、發揚原民傳統文化。
追隨妻子投入志工世界的蕭阿乞,雖已高齡80歲仍硬朗,在敏盛醫院服務「視病如親」,把屎把尿面不改色,以同理心面對所有患者。
余玉蟬則因40歲得子卻患有唐氏症,親身感受身障兒被拒於門外的波折,遂投身為身障兒服務,成立美好啟能文教基金會,標榜「零拒絕」的庇護工廠,教導餐飲、洗車、園藝和清潔等方面的職業訓練,希望培養他們獨立和就業能力,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現年29歲的兒子阿仁也在庇護工廠找到一片天,成為她最大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