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4

每秒步伐小於60公分恐失智 AI找出24處異常提早揪失智

#新奇 #失智 #人口老化 #高齡 #步距 #AI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失智人口隨社會老化速度增加,醫界希望找出預測失智的工具,及早治療,延緩失智速度。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根據各國研究,找出失智者退化時姿勢的變化作為指標,如每秒步行距離多小於0.6公尺、走路上肢擺動幅度會傾斜向特定一邊等,透過AI預測是否為失智的高風險群,一旦被判定異常,則可及早介入刺激,幫助拉長國人的健康餘命。目前該AI偵測系統仍在建立模組,預計最快明年建立完成,期盼未來能推出APP讓一般民眾都能使用。
 
協助執行計畫的高雄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兼副校長楊俊毓表示,失智症早在2012年就被列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優先公衛議題,引發失智症的風險,年齡、獨居、遺傳等都是可能的危險因子,根據流行病學於100年到102年的調查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則是每5人就有1人失智,根據我國人口統計至去年年底,65歲以上長者人數已達到360餘萬人。
 
失智人口隨社會老化速度增加,醫界希望找出預測失智的工具,及早治療,延緩失智速度。圖/聯合資料照
失智人口隨社會老化速度增加,醫界希望找出預測失智的工具,及早治療,延緩失智速度。圖/聯合資料照
 
楊俊毓表示,目前失智症無藥可醫,但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仍有機會透過刺激或是治療恢復正常,若是未能及早介入,有3成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但如何早篩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就成了一大課題。
 
總計畫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邱弘毅表示,研究團隊依照國內外的研究找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後,肢體所出現的變化,紐約耶希華大學研究發現,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加上認知功能測驗不合格,未來罹患失智症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
 
再者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下肢的動作會開始不協調,上肢的重心會傾斜,團隊總計找出24個異常點,作為偵測的指標,邱弘毅表示,目前將找來多名已經確診失智的患者進行姿勢偵測的確認。
 
後續運用肢體活動測量器的3D動態影像分析技術,測量肢體動作的角度及距離等數據,再經由機器學習進行大數據資料判讀,辨識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一旦被判定有認知功能障礙,即時導入數位認知刺激訓練,現階段發現若以遊戲的方式幫助患者,有6成可改善認知功能障礙。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