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459

外銀示警 台灣金融業須除四害

#寰宇 #政策 #外銀 #金融業 #銀行業

記者劉于甄/台北報導

為鼓勵台灣金融業走向國際,台灣金融政策大幅鬆綁,但多位熟悉國際金融競爭情勢的外商銀行高層認為,目前台灣金融業仍有獲利能力低等四大問題須克服,才可提升競爭力。

專家認為,台灣金融業如要跟上國際潮流,還要加把勁。(好房資料中心)

新店區的銀行街,銀行群聚照。(好房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除偏低的獲利能力之外,外商看台灣市場發展的問題,還包括資本適足率有待提升、管理的法規過於僵固,以及產品開發能力偏弱、各銀行提供的商品不具差異化等。

金融總會昨(17)日舉辦「強化台灣金融競爭力研討會」,請來滙豐銀行、施羅德投信、新安東京海上保險、渣打銀行等多家外資高層主管,從外商觀點為台灣金融業現狀把脈,並提出建議。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指出,雖然台灣金融業近三年成長動能強勁,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約11%、平均資產報酬率(ROA)0.7%,但相較於亞洲其它表現出色的地區,ROE可達15~20%,ROA在1%以上,可看出台灣銀行業過度集中,獲利能力偏弱。

巫慧燕還說,台灣銀行業口袋不夠深,以第一類資本適足率來說平均9.8%,相較於新加坡13.7%、日本12%、印尼17%,台灣這方面的要求,如要跟上國際潮流,還要加把勁。

對金融業的法規限制鬆綁,外商也認為還有改善的空間。舉例來說,台灣的金融法規是「成文法」為主,就是必須按照法規內容去執行,但相較於歐美國家的金融法規採「非成文法」,台灣的監理彈性空間,相對不足。

渣打銀行總經理陳銘僑則認為,台灣對於金融商品的規範,相對於國外市場偏嚴。他舉今年年中發生的人民幣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來說,一旦發生客訴糾紛時,主管機關會在商品上加上一些新規定或規範,目的是要來保護投資人。

同樣的情況,國外在做法上面對商品出現交易瑕疵時,應該是要懲罰交易不當的行為,而非修改產品本身特性,要求提供投資人更多的說明文件等,否則的話,容易讓資金出走,外流至香港、新加坡等鄰近地區。

最後,也有外商高層提到商品面的問題。他們觀察到,台灣對可販售產品的法規尚未全面開放,而台灣本土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能力差,因此,必須複製星港地區的商品。如果這樣的話,那投資人不如直接選擇在星港交易,這是台灣金融發展須要突破的要點之一。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