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台灣老屋入手價相對同區域大樓低,但「增值潛力」卻因個案的不同有所差距,近日一名網友透露,屋齡32年北市老公寓,8年過去,價值僅增加100萬,讓他超意外!
網友在PTT發文,自己親戚在8年前購入北市大同區、屋齡32年的老公寓,當時總價約1500萬,現在想脫手去買板橋河岸新房,結果估價下來僅約1600萬行情,「整個大傻眼!怎麼都沒什麼漲?」

文章引起許多人熱議,主因與總價坪數、貸款以及年輕人偏好有關,「時代觀念變了,寧願往外圍買新屋,也不願買台北老屋」、「屋齡又更老了」、「地點問題,中正金華破公寓還是漲」、「40年很難貸款」、「總價問題,當時如果買小坪數一千萬初頭,現在也漲不少」、「總價、貸款、稅、車位、整修費、電梯」、「有都更題材,地點好的,賣到天價」。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曾指出,老屋增值關鍵還是要看「地段」,以及是否具備都更的條件。若想下手老公寓,必須先了解該區塊是否已在討論都更事宜,看看周圍有沒有新建案,或是有無建商聚集,以評估未來有沒有都更的效益,這樣一來價格也就較高。
不過有些不具都更價值,但仍有「機能性」的老公寓,因當初入手的價格低,加上出租還有一定的效益,可達到收租水準,投資報酬率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