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4056

台灣陷入「體感貧窮」 三大困境迫切待解

#理財 #低收入戶 #低薪 #物價 #薪水 #體感貧窮
聯合報記者洪欣慈、林奐成、鍾張涵/綜合報導
 
衛福部統計,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續十年下降,2022年僅占總人口1.25%。數據上看起來,台灣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專家直言,台灣正陷入「體感貧窮」,經濟成長果實只有科技業有感,低薪和高物價造成更多近貧黑數,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更是台灣迫切待解的三大困境,「國家富了,民眾仍苦哈哈」。
 
疫情加劇貧窮世襲
 
本報採訪團隊走訪各縣市,看見貧窮成因一環扣一環,並非「不夠努力」可說清楚。「貧窮世襲」是兒少難題,家扶基金會統計,2022年近12%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等貧戶背景,代代複製貧窮。
 
 

 

教育與工作無法幫助脫貧,台灣陷入「一代窮代代窮」的困境。記者曾原信/攝影
教育與工作無法幫助脫貧,台灣陷入「一代窮代代窮」的困境。記者曾原信/攝影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陳乘斌說,台灣存在嚴重的機會不均,兒少家庭和教育資源落差持續拉大,孩子從小生理到學習都掉隊。疫情後更加劇不平等,脆弱家庭無存款、從事的勞力密集工作疫情間最受衝擊,也無能力協助孩子線上學習、購買教育商品。
 
只靠工作難以脫貧
 
工作也不再是脫貧解方,台灣許多年輕、中壯年族群正面臨窮忙困局。勞動部統計,2022年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均薪僅31000元,24.9%的大學畢業生首月薪水為基本工資。房租、物價卻持續飆漲,今年一至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漲2.26%。
 
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研究專員謝宏偉指出,蔡政府連續六度調整基本薪資,但是,台灣人的法定時薪或是最低薪資依然比不上日韓兩國,人均GDP成長和一般民眾所得不成正比,加上通膨趨勢、支出節節攀升,是台灣人陷入「體感貧窮」主因。
 
高齡貧窮人數增加
 
工作窮忙若未在青壯年時解決,低薪、無殼、無存款等多重困境交織,老年時恐陷入「高齡貧窮」。衛福部統計顯示,低收入戶人數雖然逐年下降,但其中高齡者占比與人數卻持續攀升,占全體低收入戶人數比率從2011年的8%增加到2022年的15.8%,衍生照顧悲歌、高齡犯罪等問題。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呂朝賢表示,過去長輩依賴家庭支持,但少子化下家庭能提供的支援將愈來愈薄弱,「老年貧窮會更嚴峻,再也沒有養兒防老這件事」,健全年金保障、改善工作貧窮將是防範關鍵。
 
呂朝賢也說,許多國家近年都發現,若僅以可支配所得劃定貧窮線,難反映民眾生活實況。
 
例如歐盟開始關注「主觀貧窮」,訪查民眾實際開支,詢問民眾每月需多少錢才能活得像一般人。面向涵蓋居住、教育、工作、社會連結等,並考量地區差異,以提供政策支持,趨勢值得台灣關注。
 
聯合報今起一連三天推出「貧窮台灣」系列專題,深入剖析台灣貧窮困境,為在角落辛苦生存的弱勢者尋找解方。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