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5

巨變的財富與所得 贏者圈愈來愈小

#理財 #自由貿易 #資產重分配 #貧富差距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綜合報導
 
亞當斯密、李嘉圖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可讓兩國獲利,但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是兩國的資本家獲利?還是勞工獲利?事實上,隨著自由貿易,這個重分配對勞工是不利的,對資本家卻是大利,長期而言,貧富差距必然會擴大。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20%富有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淨值5,133萬元,是後20%的66.9倍,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許多人一定會問:過去常聽到所得差距不是才6.15倍嗎,怎麼一下子變成66.9倍?
 
隨著自由貿易,資產重分配對勞工是不利的,對資本家卻是大利。圖/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首先要說明的是,所得、財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得是指一年所獲得的收入,而財富是指某一時點的資產淨值。這麼說吧,每個月老板匯到你帳戶裡的薪資、銀行的存款、加上所持有股票、房地產、汽車等生活設備便是你的總資產,減掉負債就是資產淨值,也就是你的財富。
 
財富集中 愈趨嚴重
 
雖然我們常以有錢人稱呼前20%,但有錢人到底是指所得很多的人?還是財富很多的人?兩者大不相同,也因此才會出現所得差距只有6.15倍,財富差距卻高達66.9倍。差別還不止如此,前20%的所得占比只有40.5%,但前20%的財富占比卻高達62.7%,這意味著近年財富集中的情況更為嚴重,贏者圈愈來愈小。
 
所得分配、財富分配為何不均?先談所得不均,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相較於金融業、半導體業、航運業年薪逾百萬,不少服務業的年薪迄今仍不到50萬,而兼差者的收入就更少了,只有24萬,隨著自由經濟的發展,非典型就業日多,薪資兩極化走勢,人們的所得自然會有差距,而且差距也會愈來愈大。
 
再談談財富不均,許多人都會問:何以財富不均的情況會比所得不均更嚴重?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所得演化成財富的過程,當人們賺取了所得,日常花費之後仍有餘款,這個餘款就是財富的來源,有人以現金保留,有人存入銀行,有人買股,有人買房,年復一年,隨著股價、房價上漲,持有更多股票及房地產者,財富扶搖直上而擠入前20%,同樣也由於房價高漲,青年人卻因房貸過重,成了貧窮一族而落入後20%,兩者的差距因此就擴至66.9倍,由此可知,讓財富差距急劇擴大的原因,就是房市與股市。
 
遇市場風暴 財富恐蒸發
 
然而,市場有繁榮也有蕭條,繁榮的年代有房、有股者的財富固然水漲船高,然而一遇風暴,這些財富即自人間蒸發,回想1998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2001年網路泡沫帶來苦日子、2009年金融海嘯造成大恐慌,舉世哀鴻遍野,如同末日,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就很難說了,所羅門曾說:「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實非虛言。
 
主計總處強調66.9倍是高度自由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話是對的,然而任憑貪婪者假自由之名在股市、房市興風作浪,使得勤勞者的薪資買不起房子,過不上好生活,這是對的嗎?當然不對,長此以往,必將帶來災難,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危機、全球金融海嘯皆是前車之鑑。
 
小檔案 西元前1000年,以色列王所羅門是全地球 最富有的人,他的財富多到連盾牌都用金子打造的,舊約聖經說:「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晚年所羅門對人生體悟日深,寫下箴言告誡子孫:「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小檔案 民國91年底台股4,621點,110年底18,218點,同期間房價所得比由4.26倍升至9.46倍,隨著房價及股價大漲,前20%家庭的平均每戶財富升至5,133萬元,是後20%平均每戶財富77萬元的66.9倍,後20%的平均每戶負債高達405萬元。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