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7311

左營舊城 從沉睡的歷史中甦醒

#地方 #左營舊城 #高雄左營 #台灣第一石城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曾昂然矗立的高雄左營舊城,百年來傾圯留存的樓牆,隱沒高雄薄暮餘暉中,如今可望從沉睡的歷史軌跡甦醒,文化部決定補助高雄廿億、以八年時間,重現有「台灣第一石城」之稱的左營舊城風華。

文化部上周初審通過高市所提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左營舊城)「見城計畫」;這也是小英政府上台後,送給高市的一個大禮。「見城,是重建舊城,也是重見舊城。」文化部審查委員認為,未來的左營有條件成為「生活環境博物館」。

左營在明鄭時期為重要屯墾區,清朝是鳳山縣治所在,日治及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為海軍要塞,交疊著各時代的文化遺跡。登上左營西門古牆,歲月在眼前流淌。

文化局長史哲說,左營城墎從土牆到石牆,舊城在朱一貴、林爽文民變中傾圮,二戰中再度受創,之後又成眷戶、義胞依傍而居的避風港,見證台灣近代史發展。

「放眼台灣,這是現有古城中最有機會完整重現的歷史現場。」市府表示,全台古城遺跡有的僅存城門供人憑弔,有的城內多屬私人土地修築房舍,古城風貌已不復存。鳳山縣城是保存較完整、面積最廣的舊城,仍維持舊城格局和生態。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審查委員成大教授徐永福說,左營「見城」計畫關鍵在縫合今昔、串聯新舊,「再現,並非全然復舊」。以英國約克鎮為例,有城牆、中古街道與歷史建築,將歷史資產轉變成觀光動能,左營舊城最有條件。

高雄燃起「重見古城」契機,是二○一四年軍方拆除自助新村眷舍,文化局依日據時代地籍圖與古籍套疊,發現消失百年的左營舊城西門段與城門基座遺構。

主持調查的高雄大學副教授陳啟仁說,內、外牆與馬道基座,都與北門、東門段城牆構法吻合,還掘出史前距今五千至三千四百年前的文化層。

「見城」的另道曙光是土地產權單純化。高市文化資產中心主任林尚瑛說,左營舊城雖經不同政權,產權並未私有複雜化。舊城空間五十一公頃約九成八是公有地,且拜眷改之賜,居民陸續遷移,現存城牆與城門皆劃為國定古蹟。

史哲說,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出施政主軸之一「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左營見城計畫便是最好的體現。計畫包括:舊城殘跡修復、引水恢復護城河舊貌、城牆進行「空中馬道」串接、連結城牆。

「這將是高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資產計畫」,不只古蹟修復、活化,更涉及土地整合、考古公園、現場博物館,雖極具複雜性與困難度,從歷史軌跡甦醒的左營未來風貌,值得期待。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