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76

外界憂過度偏重科技業 央行:台灣無「荷蘭病」現象

#政策 #科技業 #荷蘭病 #中央銀行 #匯率 #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
 
近期有部分評論認為,台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並以半導體業為由,議論台灣是否有「荷蘭病」現象。中央銀行6日晚間強調,國內電子業已具國際競爭優勢,傳產也持續轉型升級,兩產業附加價值率均呈上升走勢,國內並未出現所謂荷蘭病症狀,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的狀況。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周備詢時指出,台灣絕對沒有這種現象。央行6日也再度針對荷蘭病說明。央行指出,「荷蘭病」由來是在1960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油田,因此在1970至1980年代初期,大量出口天然氣帶來貿易順差、累積大量外匯,卻也因荷蘭盾實質匯率大幅升值,削弱其他如製造業等產業生產、出口,使其競爭力下降,1977年「經濟學人」首度將此狀況稱之為荷蘭病。
 
台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引起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的疑慮。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伯東攝影
新台幣匯率今日以28.44元作收,盤中最高價28.161元,收盤價與盤中高價均創下近23年半新高。
 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伯東攝影
 
央行表示,荷蘭為小型開放經濟體,主要以製造業出口支撐,在北海發現天然資源後,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反而因資源移動效果及支出效果,對其製造業的就業人數、薪資及生產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相較之下,央行認為,台灣經濟發展與當年荷蘭病現象並不相同,長期而言,台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產品,兩者出口年增率走勢多與全球需求同向;傳產業附加價值率與全球市占率亦趨升,並未出現如荷蘭病競爭力下滑的情況。
 
央行指出,若由前15大出口品的全球市占率觀察,傳產出口品如鋼鐵製扣件、塑膠原料、腳踏車零配件等,全球市占率穩定提升,顯示傳產出口品國際競爭力不弱,占有全球一席之地。央行進一步提到,近年國內傳產業薪資漲幅不大,較電子業漲幅明顯為低,而就業呈現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的症狀也不同。
 
央行也強調,近期台灣各項產業出口表現,主要是受全球需求變動影響,並非受新台幣匯率走勢所影響,長期而言,新台幣匯率有升有貶,自2010年迄今,BIS編製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呈升值趨勢,同期間台灣電子及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均呈上升趨勢,顯示台灣產業並未受到新台幣匯率變動之影響,並未出現荷蘭病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的問題。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