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立冬」節氣過後,天氣開始慢慢進入冬天模式,在食補方面,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表示,立冬過後,進補方面應重視三大重點。
第一、食補應著重在補氣、補陽,如養生排骨湯、麻油雞、薑母鴨、酒釀湯圓等,或是利用十全大補湯的滷包等燉滷食物都可以。
![立冬後進補時,除可吃補氣、補陽的食物外,包括麻油雞、薑母鴨等,還須注意各類食物都要多元攝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xNjU0M25ld3M,/7f2654c30e0af7f6_800x600.jpg/qs/w=600&h=600&r=16888)
第二、須依照身體的條件、疾病等,選擇合適的食物進補。
第三、應多注意吃的份量不宜過多,且最好不要連續吃,避免體重增加,造成過胖的問題,甚至出現腸胃不適症狀。
張子瑜表示,若是患有癌症的病人,不要輕易進補,但許多病人希望「人生不要黑白,還是要有點色彩」,因此,如果想要吃一些麻油雞、薑母鴨等,可能在份量方面少吃一些,或是氣血較為虛弱時,也可以用四物湯、中將湯促進氣血活絡,但仍建議食用前應先尋求醫師意見為佳。
張子瑜指出,就一般人來說,在進補時,除可吃補氣、補陽的食物外,還是須注意多元攝取。
另冬天時,天氣寒冷,一定要多注意頸部、背部保暖。張子瑜提醒,可以使用帽子、圍巾,減少感冒、頭痛的機會,也可以避免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機會。建議冬天時,可以多用溫水泡腳,或利用中醫療法「三九貼」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陽氣。
至於,民眾常使用暖暖包保暖,張子瑜說,暖暖包可以應急使用,建議用雙手拿著暖暖包降低寒意,但重要的是,還是要多添加衣物,避免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