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桂德今指出,小寒是由秋轉冬,也就是由養肺進入補腎的初期,可用潤肺滋陰的中藥例如麥門冬、天門冬、北沙參等,而節氣大寒進入真正冬季,在四季屬冬藏禦寒的季節,在五行上屬水,在五味方面屬鹹,在五臟屬腎,所以大寒進補偏向補腎,大多熱補,採用羊肉、牛肉、薑母鴨、燒酒雞食材。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中醫師建議大寒到下一個節氣之間,不妨參、黃耆、肉桂等補腎、補陽氣。圖/記者簡慧珍攝影

他表示,藥材方面多採補腎補陽氣的參、黃耆、阿膠、肉桂、鹿茸等,但考量這些多溫熱之類,易造成口乾舌燥、便秘等症狀,甚至血壓升高的風險,所以會放多放一些蘿蔔、冬蒿、白菜等清涼退火食材以制其熱。
因水生木,冬季屬水,下個季節春天屬木,因此水乃木之母,大寒進補可多配一些綠色的蔬菜,食用梨、橘、柳丁、蓮霧,除了防止進補過度燥熱,加防燥兼養肝,提早為下一季做好養肝的功效。
彭德桂說,經中醫師診斷體質虛寒者,通常是低血壓、怕冷的人,可飲用鹿角2分、龜板1分製成的龜鹿二仙膠的湯飲;體質實熱者,一般是高血壓、怕熱的人,可食用用鹿角1分,龜板2分製作的龜鹿二仙膠的湯飲雨可,十全大補湯燉補或養湯。
當然冬天也是保養筋骨的最好季節,多採用參、耆、歸、桂、杜仲之類食補可補肝血,養腎氣,厚植春季過年後開始忙碌的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