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台灣對抗天災風險能力極低,主要在於台灣財產保險填補率長期偏低。產險業者指出,從1980~2015年間台灣天災事故經濟損失前十名中,平均保險填補率是13.8%,最低只有0.3%,在全球主要國家之中敬陪末座。
台灣財產保險填補率長期偏低。(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然災害損失導致各項災害損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房屋、產業損失約佔31%;第二部分是公共設施(包括水利、交通)約37%;第三部分是農漁業損失約32%。在這三大類中,只有第一部分的產業及廠商投保天災險投保率較高,而民眾房屋、汽車等加保颱風險投保率在2%以下,至於公共設施、農漁業更幾乎沒有任何保險。
反觀和台灣同樣每年頻遭地震、颱風襲擊的日本,2015年度新簽約火災險,用戶中同時加入地震保險的比率逾6成,且今年出現大地震的九州,加保地震險的比率更高,如宮城縣達86.2%。台灣公共基礎建設投保比例偏低,政府平時必須編列龐大特別預算,以因應可能的災損重建費用,造成政府財政負擔沉重。
怡安再保總經理林高輝建議,政府可以善用保險機制將災損風險分出,以全球保險業的資金作為政府財務後盾,減輕預算壓力。
另外,一般民眾對抗天災的財務規劃也相對不足,全台逾800萬戶房屋住宅投保地震保險的比率約33%,保障額度大多僅台幣150萬元。
在農漁民保障方面,林高輝說,中國、印度、泰國及韓國都將農業保險納於政策性保險,並且由農業保險制度取代原本由政府發放天災救助金,農民即可將天災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但台灣農漁業也幾乎零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