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
以美國現代史上最低房貸利率買到房子的現任屋主,紛紛發現如今若要換房,開銷將大幅增加;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個人經濟範圍負擔之內的空屋,在房地產市場已不易找到,「紐約時報」分析,許多美國人的處境是,現在所住的房子就是住得起的唯一選擇,不管因為房子太小、太大或距離上班地點太遠、跟家人相隔太遠而有換房需求,都只能暫時維持現狀。
報導指出,1980年代中期,全美約有五分之一民眾每年都會搬家,其中絕大多數是搬到郡裡其他地點。到2021年,每年搬家的民眾只剩12分之一。房貸申請新案及房屋銷售數量在這段期間裡雙雙走低,民眾花在裝修房子的費用則迅速增加。
對於租屋族來說,繼續與房東續約的比例創下新高,因為房租不斷漲價之際,與房東續約能夠爭取的議價空間,通常比找尋找新租屋處來得划算。房地產服務平台RealPage首席經濟學家帕森斯(Jay Parsons)分析,對租屋族來說,續簽有折扣優惠,搬家則有昂貴開銷,如今租屋市場空房率較高的大樓,通常都是房租單價偏高的。
新冠疫情期間,消費者買房時獲得的房貸利率堪稱美國現代史上最低,平均每五名購屋消費者裡就有四人房貸利息不到5%,半數消費者房貸利息更在4%以下。報導指出,最近這波升息將讓先前取得較好利息條件的屋主繼續住在原本的房子裡。
全美最繁榮的幾個地點,住房開銷通常也首屈一指,經濟學家指出,某些希望尋求更好工作機會的民眾,對於搬往大城市因此卻步,結果將對美國經濟成長造成限制。
哈佛住屋研究聯合中心(Harvard 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研究員福斯特(Riordan Frost)說,美國民眾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的居住地點,仍深受種族、收入等因素而出現區隔,住在經濟環境較差或種族差異明顯社區的民眾,突破社經條件限制的機會也受到較多限制。
紐約時報報導,未來幾年,許多美國家庭恐將基於各種不確定因素,只能選擇住在原本的房子,無法搬家。
華府居民史威德爾斯基(Joe Swiderski)夫妻從2013年就住在目前的房子裡,育有一雙女兒年齡分別為七歲、二歲。雖然兩人都希望換大一點的房子,卻因疫情期間辦理重新貸款(refinanced)得到2.5%利息,讓換房夢想面臨兩難。
史威德爾斯基說:「哪個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呢,是庭院比較寬敞,還是房貸利息變高?是房子缺乏儲藏空間,還是要接受漲個不停的房價?最後的臨界點會是什麼,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