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清坤/綜合報導
台灣位於地震發生頻繁的地區,因此不少人在選購住屋時都會考量到地震引發的安全性問題,許多住宅建商更會標榜防震、耐震宅等名詞,但要如何才能有效選購出實用的耐震宅?對此,好房網特別整理了「耐震宅」的懶人包,帶您一同了解!
房屋的抗震普遍可分為「制震」、「隔震」、「耐震」三大等級,而抗震強度則為隔震>制震>耐震,目前台灣建商多數採用「制震設計」。不過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曾表示,坊間標榜的制震、隔震宅兩者要比較起來並非哪一個特別安全,而是要看使用的工法和建材適不適合。他舉例如果今天是一個瘦高的房子,就適合用制震的概念,矮胖型的房子就適合隔震的形式。

在查看買房物件時,需盡量避免挑選「大U型」、「大T型」以及「大L型」的住宅社區,因為該類型的社區建物均連結在一起,而且有一側的建物特別長,可能會產生額外的扭轉力道與拉扯力道。且實際觀察災情,這三類型社區倒塌風險最高,因此購屋前務必要確認建商是否有加強柱體尺寸、鋼筋設計強度,以降低倒塌風險。

在挑選「耐震宅」時,還可以查看「耐震標章」來挑選信譽建商,「耐震標章」審核標準比建築法規要求得更嚴格,需確實執行「特別監督制度」,以提昇結構耐震安全與施工品質,後經由耐震標章委員書面複審通過後,才會給予合格認證。

此外,「有抗震設計≠一定有抗震的效果」,制震設計需有一定的量才能發揮功效,舉例來說:20層樓大樓若只裝2片制震系統,那麼效果就會相當的低,依此民眾在購屋前一定要確認該建築的各項抗震設計細節,別讓自己的權益受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