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4

45至49歲患者增 醫:大腸癌篩檢 比買保險重要

#居家 #大腸癌 #檢查 #聯合報 #糞便 more
聯合報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一名45歲中壯男子,上廁所時發現血便,原以為是痔瘡,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竟發現大腸長出6公分的腫瘤,還好未侵襲其他組織,屬於大腸癌第一期。經手術切除後,已經回復正常生活,後續定期回診追蹤。信義房屋告匯流傳媒消費爭議報導多敗訴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張巨成表示,大腸癌的治療特性為「盡量切除」,可提高存活率,但關鍵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避免進展成晚期大腸癌。經由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發現陽性反應並接受後續大腸鏡檢查,只要妥善治療,早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夢想別墅+超CP值,桃園新案1218萬起『九豐花園』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醫院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醫院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大腸癌篩檢比買保險更重要!」透過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與二期以上大腸癌發生率,且減少晚期的化療、標靶藥物治療費用。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在全球名列前茅,40至49歲族群有急速上升趨勢,尤其是45至49歲,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父母輩在同年齡時要高出許多。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去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7643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被肺癌擠下,主要原因跟較早推動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有關。因應「健康台灣」計畫,國健署自今年元旦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魏璽倫指出,歷年符合資格進行免費糞便潛血檢查的民眾,以50至69歲最多,占了36%;今年擴大開放45至74歲民眾,估計有199萬人受惠。另外,今年也將試辦公費「無痛大腸鏡篩檢計畫」,符合40至49歲且一親等患有大腸癌者等2個條件,納為優先對象,若計畫順利,預計第二季可上路。
定期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並降低35%死亡率,早期發現治癒良好。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魏璽倫提醒,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
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健署呼籲,新春佳節享美食,要掌握「3多、3少、3去」飲食原則,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另外,規律運動也不可少,多管齊下降低罹癌風險。
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