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綜合報導
升息影響國人資產配置,連存款也逐「定存」而居。據金管會9月底統計,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3兆8,055億元中,定存占比達66.6%是2009年、15年來高點,活存占比僅剩33.4%低點,呈現此消彼漲態勢。
2006年至2008年,外幣活存和定存比例是3:7,在金融海嘯、全球央行大降息後,2009年起活存和定存比例均維持各半左右,直到2022年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活存和定存比例又掀起變化。
![2023年6月底整體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3兆8,110億元,較上月增加1716.4億元,其中國泰世華銀一家單月爆量大增1071.5億元、貢獻了整體國銀六成的月增量。本報系資料庫](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M2OTUwMm5ld3M,/ea664e6a539c834e_1133x770.jpg/qs/w=600&h=600&r=16888)
2022年起,資金逐漸從活存往定存走,定存占比逐月增加,到2022年底已攀升到61%,2023年起這趨勢未改,到9月底外幣定存餘額是9兆1,906億元、占比66.6%,外幣活存餘額則降到4兆6,149億元,占比33.4%。
銀行主管說,利率走升時,各銀行為降低成本,對活存利率調幅都會比定存利率還高,藉此引導資金往活存移動,但對美元卻是紛紛祭出高息定存專案大吸金,關鍵還是承做SWAP(換匯交易)業務仍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