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中信金經營權之爭打得正火熱之際,國際資金昨(19)日突然翻臉賣超2.9萬張,並續爆18.3萬張大量。外資圈解讀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因應國際資金在亞洲股匯市縮手,致使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同步調節持股,二是「尹林蔡」與「辜家」兩大集團戰線已由散戶轉至外資,國際資金願意獲利了結。
不過,從元大金、兆豐金、玉山金、新光金、中壽、國泰金、第一金、永豐金等金融股,也同樣遭到國際資金賣超襲擊來看,較合理的解釋應是國際指數股票型基金按權重調節才是。至於國泰金與富邦金股價昨跌幅也逾1%,金融股指數下跌1.45%、收在991.37點,跌破千點大關。儘管國際資金轉賣超中信金2.9萬張,衝擊股價下跌1.82%、收在18.9元,但成交量與成交值仍分別維持18.3萬張與35.42億元的熱絡水準,美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只要欲爭奪中信金經營權的雙方有提出公開收購的預期在,短線股價欲弱不易。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接下來有4點值得注意:一、股東是否支持現有團隊,將是觀察指標:推估辜家能掌控的持股約20%,鑒機資產管理、南山人壽、外資持股則分別為3%、3~5%、37%。而中信金控過去1年投資價值下修的主因,就是外界對能否整合多起併購案存有疑慮。
二、併購仍是長期議題:即便類似中信金控的併購消息頻仍,從台新金控併購彰銀的案例來看,法規與政府態度仍是一大不確定性,尤其是中信金控,併購複雜度更高,因為資產規模不但大,且重要性高,一旦牽一髮,勢必會牽動整體金融業版圖。
三、現有股東是否變心:短期來看,重要觀察指標是既有股東是否繼續支持中信金控辜家。四、引入策略性投資人:除了非合意併購外,按外商銀行與保險公司的作法,通常都會引進為期10~15年的策略性投資人,但在中信金已併購台灣人壽來看,機率已不高,因為與台灣人壽會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