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我國在2018年4月對大陸五項鋼品啟動雙反調查,也就是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查核。不過,我國財政部關務署2018年上半年對大陸鋼品廠發出反補貼稅調查問卷,半年來卻一直被「已讀不回」,只好尋求台灣業者在1月底前提供大陸補貼鋼品業者情況。
中美貿易戰持續開打,由於美國為我國最大鋼品出口國,因此為爭取我國輸美鋼品豁免高關稅,財政部也對大陸進口的五項鋼品啟動雙反調查。
不料我國調查鋼品卻踢到鐵板,不僅被陸商已讀不回,也難以自行試算核課,因為反補貼調查是用出口價格去計算,很容易涵蓋到反傾銷稅範圍、對陸商會有重複計算問題。關務署官員表示,大陸至今無論是官方或是出口商,皆對我國問卷調查不理會,使財政部難以蒐集到資料。
而本次雙反調查預計在3月初完成初步判決,10月前最終判決將出爐。我國啟動雙反調查的5項鋼品包括不銹鋼熱軋鋼品、特定碳鋼冷軋鋼品,這2項已在做反補貼及反傾銷調查。
而剩下3項已確定有反傾銷事實並課徵反傾銷稅,因此現在是做反補貼調查,包括特定鍍鋅及鋅合金扁軋鋼品、碳鋼鋼板、不銹鋼冷軋鋼品。
關務署長謝鈴媛指出,這次是我國首次根據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進行雙反調查,且涉及非市場經濟國家廠商,因此須仔細衡量涉案廠商的出口價格,是因為自己要用低價傾銷,還是政府補貼造成的低價,兩者必須要釐清,否則會有雙重救濟的問題。
官員表示,陸方面對他國問卷都會回覆,但對我國卻「冷處理」,若陸方持續未回覆,我國將採用最佳可得資料(BIA)去做試算並加以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