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洪榮志/綜合報導
2015年台南市2萬2760人感染登革熱,112人死亡,事後市府記取教訓,在全市8個疫情熱區布下3456個誘卵桶,長期監控病媒蚊密度。此次登革熱疫情再起,衛生局立即在個案活動路線布下誘卵桶,協助阻斷社區傳播鏈。
衛生局長蘇世斌表示,病媒蚊不可能完全消滅掉,只有隨時清除孳生源,才能夠有效防堵疫情爆發。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在全市8個行政區布置3456個誘卵桶,每周派員檢查病媒蚊的密度。(衛生局提供/洪榮志台南傳真)](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MzMzAzNG5ld3M,/9186494f264b6a1d_1024x1444.jpg/qs/w=600&h=600&r=16888&ar=fa)
蘇世斌表示,2015年登革熱的慘痛教訓,讓相關單位了解到,長期監控病媒蚊密度才是防治登革熱的重要工作。
市府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協助下,針對當年的疫情熱區,包括舊台南市6個行政區,加上仁德、永康等2區,合計288個里,每個里各選擇適當地點,分別放置室內2個、室外10個誘卵桶,每周派員檢查,只要誘卵桶陽性率40%(含)以上,或卵粒數250粒以上時,就會展開清除孳生源、化學防治等相關措施。
此外,當年的疫情還催生登革熱防治中心,蘇世斌說,目前防治中心的人力約有100人,各行政區還各配置2人,專責登革熱的防治工作。
歷經連續3年零登革熱病例後,今年一出現本土病例,衛生局除針對確診個案周遭噴藥,還在個案活動路線布下大批誘卵桶,以掌握病媒蚊的活動資訊,展開相關防治措施。
蘇世斌不諱言,新冠肺炎疫情緩和,國境解封後,從東南亞疫區輸入登革熱疫情的機會相對變高,像台南病例幾乎都是東南亞境外移入的第一型病毒,部分感染登革熱的個案又沒有症狀,加上病媒蚊也無法完全消滅掉,已提高社區防疫的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