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記者康彰榮/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預定10月下旬訪中,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據日本媒體報導,安倍此行希望促成在金融、科技和基建等三大領域與中國合作,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中日雙方擬在AI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上合作,作為兩國關係改善的成果。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全球貿易戰,雖然日本被視為美國重要盟友,但在這場貿易戰中也不能倖免,正在尋求反制與突圍之道,而中日關係近期逐漸改善,並加強經濟合作,許多分析認為是日方的應變之舉。
十月「習安會」將在3領域加速合作。圖/中時電子報
共同社昨(24)日報導,中日政府開始協調設立「創新對話」,協商尖端技術領域合作,並計畫在下月安倍訪問中國時達成共識,作為象徵兩國關係改善的成果。此舉的另一用意,也希望透過在AI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和管理等領域合作,提升兩國經濟。
報導指出,安倍日前第三度當選自民黨總裁後,中日兩國政府加速協調安倍訪中事宜。安倍計畫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周年」的10月23日抵達北京,展開為期3天訪問。訪問期間,安倍將與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若雙方就設立「創新對話」達成共識,則將在年內召開首次會議。
今年5月李克強訪問日本時,曾與安倍就雙方在創新領域合作達成一致,中方也再三要求儘早設置對話機制。日方擬派出經濟產業省、文部科學省以及外務省的幹部出席,另外也有讓民間研究者參與的方案。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希望透過該對話平台,建立妥善管理日企擁有的智財權,阻止中國侵犯的機制。不過,若與中國過度接近,也可能招致美國川普政府的反感。美國政府正以侵犯智財權為由,對中國發動經濟制裁。
報導指出,習近平在2015年提出長期發展戰略「中國製造2025」中,把尖端技術作為核心領域。中方似乎有意透過加強與日本合作,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也制約美國。除了尖端技術的合作,下月習安會可望在金融和基建兩大領域有所進展。
報導指出,在一系列會談中,中日兩國還力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的聯合開發、重啟金融危機時相互融通貨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上取得進展。日本外務省已在20日宣布,中日兩國政府針對「一帶一路」合作的官民合作機制,今(25)日在北京舉行。首次會議上,雙方將就在亞洲和非洲的具體項目的可行性等展開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