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即時報導
俗話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別小看飲料店,根據財政部營利家數及銷售額統計,冰果店、冷熱飲店及咖啡館等飲料業者家數近10年成長1.8倍,銷售額也逐年成長,去年已達697億元。咖啡館家數雖然成長幅度較冷熱飲店大,但近5年冷熱飲店銷售額卻暴增,增幅逾1.3倍。
財政部統計處分析,冷熱飲店因進入門檻較低、客群較廣,因此家數相對多,去年已達1.8萬家,占總飲料店家數的8成4、銷售額的7成5。但從成長幅度來看,咖啡店家數成長較為突出,很多小資創業都去開一間咖啡店。
財政部統計,107年全台飲料業者共2.2萬家,銷售額近700億元且10年間大幅成長1.8倍。記者沈婉玉/拍攝
不過,近5年國人消費習慣與族群變化,各家手搖飲店推陳出新,飲品種類豐富多元,朝精緻化及高值化發展,常常出現人氣排隊店家。雖然咖啡店家數成長了7成6,贏過冷熱飲店,但銷售額表現卻大輸,冷熱飲店同期間銷售額大增了1.3 倍。
以各行政區觀察,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冷熱飲店及咖啡館皆多集中於六都,占全國家數及銷售額均逾7成;其中冷熱飲店以中、南部直轄市較普遍,占比均約1成5,咖啡館則以臺北市家數占四分之一及銷售額占近二分之一最高。
飲料店家密集度最高的行政區為台南市中西區及台中市中區,轄內每平方公里店數高達83家,其中咖啡館密集度最高者為臺北市大安區、冷熱飲店最密集為台中市中區;多數冷熱飲店家數多於咖啡館,但台北市信義區是少數轄內咖啡館家數多於冷熱飲店的地區。
此外,全台約有11個鄉鎮區,因屬山地或離島,致轄內並無飲料相關業者,如新竹尖石鄉、高雄茂林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