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4119

薪情糟透了 貧窮感擴大

#政策 #理財 #地方 #經濟成長率 #薪水 #薪資指標
聯合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近十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年年成長,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53%,但民眾的貧窮感卻愈來愈深。從主計總處的三個薪資指標可發現,無論是個人所得差距、經常性薪資占比、勞務報酬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自2016年以來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財經學者表示,台灣應加大力道發展如科技業這類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高值化產業愈多,國人高薪的機會就愈大。勞動學者則建議透過如工會、ESG指標等外在制衡力量,讓企業薪資透明化,且須留意薪資M型化不僅存在不同產業,同一公司高階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資所得同樣存在分配不均惡化情形。
 
近十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年年成長,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53%,但民眾的貧窮感卻愈來愈深。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名女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自己對投資沒有興趣,結果卻被男友說只會領死薪水。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人民貧窮感引來立委關切,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周三將邀請審計長陳瑞敏、主計長朱澤民、財政部長莊翠雲、經濟部長王美花就「受雇人員報酬占GDP比率創新低,貧富差距十年新高,政府提升企業加薪意願改善所得分配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
 
主計總處數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受雇人員的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03%,為史上最低;而營業盈餘占比36.53%,卻創新高。主計總處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2022年最高20%家庭每戶和最低20%家庭每戶所得差距6.15倍,自2016年蔡總統執政以來,該指數已從6.08倍擴增至6.15倍,增加0.07倍。
 
另一個指標則是從受雇員工的勞動報酬結構去觀察。根據主計總處發布的2022年事業人力雇用狀況,受薪階級每月經常性薪資占比從2016年的68.5%下滑到66.3%;非經常性薪資占比則從17.6%上升到19.9%。如此的薪資結構變化,也愈來愈不利於受薪階級。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建議,台灣宜多發展高值化,且是面對全球市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若勞動市場這樣的產業愈多,國人平均薪資提高的可能性就會愈大,而一旦勞動力多流到這些有競爭力的產業,雖然可能會造成其他產業勞動供給減少,但如果勞動需求固定,這些產業的薪資也會跟著必須提升。因此,讓台灣有競爭力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自然會帶動整體薪資的成長。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經常性薪資占比逐年下降,主要是企業為規避法定勞動成本所做的結構調整,美其名是鼓勵員工表現好一點就多一點績效獎金,其實是資方將企業經營的風險轉嫁給勞工。他建議主管機關,宜規定上市櫃企業定期發布公司內部高階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資倍數,有助薪資透明化。
聯合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