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葉冠妤、周湘芸/台北報導
交通部擬祭出薪資補貼方案以解決觀光業缺工問題,勞動學者與勞團皆直指,撒幣只是一時,觀光業最根本問題是薪資條件太差,若業者不改善勞動條件、人力需求運用方式,最終還是留不住人;觀光學者則認為,薪資補貼的效益並不持久,勞動條件提升比較重要。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薪資補貼手段將帶來三個問題,除了導致觀光業者故意調低本薪,藉以申請補貼的道德風險,對已提升薪資條件攬才的業者也不公平,此外,一年為期的補貼方案結束後,業者是否願意維持一樣的薪資條件,還是一切打回原形?
辛炳隆建議,為防堵這三個問題,交通部補貼時,應先檢視觀光業者旗下員工過去投保薪資,要求業者給出的薪水不能比原有薪資低,才能真正達到加碼效果,同時要求業者承諾補貼結束後,薪資條件不能變差。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根據教育部資料指出,110年度全國建教生畢業後在原事業單位繼續僱用的留用率僅有6.48%,這代表了即便將教育資源投注觀光業,仍無法留任相關科系畢業生,業者應思索無法留才的理由,而不是一再以缺工為由,跟政府訴求協助。
孫友聯強調,如果政策沒有建立在產業承諾改善勞動條件的前提下,光只是撒幣,最終還是留不住人,建議交通部應要求業者提出具體勞動條件改善與策略,政策才有永續效果。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補貼薪資只是短期應急,無法從根本解決,且缺工問題不單純是因薪資低,應連帶提升整體勞動環境、產業未來性,包括視休假、其他福利及升遷管道等,才能達到長遠人力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