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葉德正/新北報導
洗刷行人地獄汙名,新北市工務局14日提人行環境通盤檢討計畫,從工程角度出發,以「箱、護、縮、道、騎、公、通」7種工法,包含障礙物遷移、設置庇護島、退縮圍牆、騎樓整平等手法,翻轉人行環境。
新北市工務局長祝惠美昨市政會議專案報告近年市府守護行人作為。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推動路平專案改善道路平整度,過去4年減少4450顆人手孔,預計未來4年再減3240顆。
![新北通學廊道計畫已完成56所學校,未來4年也將增加至80所,守護孩童安全上學路。(新北市工務局提供/葉德正新北傳真)](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MyODE1NW5ld3M,/4bc648a60fb9f912_1024x682.jpg/qs/w=600&h=600&r=16888)
侯友宜說,「箱、護、縮、道、騎、公、通」7大工法,優化串連度不佳的路段或危險路口,如遷移障礙物,市府目前已改善移除578處變電箱,未來4年將達1000處以上,整平長達10公里的騎樓,未來4年預計再改善14公里。
市府也拆除人行道36座、地下道封閉4座,未來4年再拆除20座等;校園圍牆退縮目標80所;也拚公有土地改善達60處等。
為確保學童通學安全,新北市自2019年起推動學校周邊通學廊道改善計畫,目前已完成58所學校,侯也責成工務局及教育局持續推動,隨時檢視各校需求,預計至2026年底將完成80所。
祝惠美表示,新北市位處大台北交通樞紐,未來4年工程建設規畫以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為主軸,綜整跨越台北、桃園、基隆的多項交通建設網絡,如汐止國一、國三增設交流道、新建蘆社大橋雙北新路廊等,期盼能提升跨區交通品質,充分發揮新北市的優勢。
另外淡江大橋、淡北道路、林口交流道改善、汐止同興路工程、105市道與A3計畫道路也都已如火如荼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