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佳彣、洪子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去年喊出「大都更時代」,啟動全市都更地區通盤檢討,更新處規畫北士科周邊500公尺內13.2公頃為公畫更新地區,7月送都審會審議,更新處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台灣總部將落腳北士科後「定錨效應」帶動了周邊需求。房仲也直言,消息傳出後成交量成長一成以上,需求增加、供應減少,房價確有期待空間。
北士科全區面積約94.38公頃,交通上緊鄰石牌、明德、芝山及士林站外未來環狀線開通後,也將延伸進開區域,從2009年變更都市計畫後房價逐年提升,而目前多家企業包含華碩、和碩、英業達等大型企業已深耕多年,輝達宣布進駐後更帶來定錨效應,快速催動產業群聚帶動周邊住房需求。
都發局表示,為滿足住房需求,社宅部分包含州美、新奇岩、永平、華榮等社宅目前共可提供逾600戶社宅,接下來包含預計年底完工的福國社宅365戶,明年7月完工的百齡水岸社宅266戶,周邊社宅存量可達1232戶除社宅外,都更也是居住與環境改善需求的重要手段,透過公畫和自畫更新地區兩種方式推動。
更新處長詹育齊指出,近兩年北投都更平均報核量為過去8年的1.8倍,報核量位居全市第二、士林都更量則為1.6倍,報核量位居全市第四名。截至5月,北投區都更案共計91案,其中16案為海砂屋,士林區則有95案其中11案為海砂屋,對於這些公告列管「須拆除重建」的海砂屋,市府採「迅行畫定更新地區」模式,將同意門檻進一步降至50%,並提供額外30%容積獎勵,協助重建。
詹育齊表示,市府去年辦理「修訂台北市都市更新地區暨擬定都市更新計畫案」,全市更新地區從1073.87公頃增加到1439.65公頃,今年3月送都委會審議,而面對北士科住房需求增加,今年7月將針對都更範圍擴大送都委會審議,內容涵蓋周邊500公尺範圍新增9.53公頃的公畫更新地區,使得總面積達到13.2公頃。
詹育齊指出,被畫為公畫更新地區後,形同建物所有權人取得都更「門票」,有助縮短都更整合時程,且公畫更新地區都更同意比例門檻為75%,相較於自畫更新單元的80%更低,且能獲得比自畫高1.5%的容積獎勵。
住商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北士科相較於其他科技園區,房價及成交量一直都不如預期,但在輝達宣布設廠後,不管是成交量或預售量都成長一成以上,亦有不少預售屋完售,顯示需求量增加,特別是過去士林北投的換屋族群更是信心大振,甚至出現很多原先要出售賣家選擇繼續等待,在供應量減少、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若輝達未來真在該處設廠,房價上確有可以期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