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
交通部3年斥資200億預算推TPASS通勤月票政策,去年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僅成長0.9%,交通部再提報未來4年363.8億元續推TPASS。交通部公路局表示,台鐵票價調漲後,估每年TPASS票收差額達3.81億元,4年下來至少虧損15.24億,因此多編列逾160億元彌補虧損。
台鐵票價6月23日起調漲,平均漲幅26.8%,交通部強調使用TPASS通勤月票旅客完全不受影響,但TPASS採中央與地方共同補助機制,票價一旦上漲,中央實際補貼金額也跟著提高。

交通部表示,TPASS政策2023年上路,迄今有1453萬人次加值購買、逾20萬人登錄2.0常客優惠,2024年公共運輸運量較2022年成長27.4%,公共運輸能終結疫情衝擊,成長實屬不易,但對民眾外出習慣仍有鼓勵改善空間,已提報2026至2029年方案,將以公路局及所屬單位預算,編列363.8億元預算續推TPASS。
公路局補充,台鐵漲價後,依照台鐵票價平均調漲幅度約26.8%,預估每年補助該票收差額經費約每年3.81億元,4年下來至少虧損15.24億元,因此多編163.8億預算,後續將送行政院、立法院審查。
台北市立大學前瞻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TPASS通勤月票目前主要使用範圍仍集中在大台北生活區,其他縣市使用頻率較不高;目前全台僅16%至18%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台北都會區約有32%使用TPASS,若能提高使用占比至60%,TPASS未來就不需要任何補貼。
至於如何吸引更多人使用TPASS搭乘大眾運輸?張學孔表示,TPASS除目前規畫的1.0、2.0方案外,還需要更多元化的套票,才能吸引其他自駕,尤其是非台北都會區的民眾來使用;另外,高速公路通行費也須檢討,目前還有20公里免費政策,想要移轉使用自小客車的人有困難、沒誘因,因此呼籲交通部應先從取消免費20公里政策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