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
台北市電動車數量逐年攀升,議員王鴻薇表示,北市去年成立電動車充電設備輔導團隊及推動補助,團隊成立至今去年開會車馬費補助12萬元,今年因疫情沒開會;且全市申請補助成功只有一棟,補助10萬元,車馬費比補助市民的錢還多。建築管理工程處表示,已訂輔導參考範例並放上網給民眾參考,輔導團隊可以取消。
王鴻薇昨天在台北市議會工務部門質詢時指出,北市2021年成立電動車充電設備輔導團隊以及推動補助,但她調閱資料發現,團隊去年3、4月各開會一次,5月開會兩次,4次都沒有會議紀錄,12月有線上紀錄,每次會議補助車馬費2萬多元,五次總計12萬元,今年則是因為疫情都沒開會,也沒核發車馬費。
![為方便社區管委會管理,北市建管處現已推出「台北市社區電動車增設充電設備管理辦法參考範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A5NDYzOW5ld3M,/1746289901992d95_692x510.jpg/qs/w=600&h=600&r=16888)
王鴻薇說,輔導補助上線從去年2月26日至今,共有2件申請補助,核可案件有1件,金額是10萬元,2案件都沒有申請輔導。
王鴻薇說,她去年質詢時就有說過團隊毫無建樹、成效不彰,當時建管處回應要放寬申請資格以增進效率,結果今年直接連會都不開了,怕沒效率就不做事,建管處用這樣態度推行市政,當然一事無成,市府要好好檢討不必要單位是否裁撤,試圖從其他角度協助設置,才不會車馬費發的比補助市民還多,讓人笑話。
建管處長劉美秀說,團隊去年開5次會,輔導了47個社區,補助是有需求者才來申請,申請案件確實比較少,其他都是用輔導方式協助業者和管委會溝通,而輔導完沒來申請可能是因為可以自己解決。
劉美秀表示,今年沒有輔導案件可能是因為業者大概都已經清楚如何和社區溝通,建管處也有訂參考範本給社區並且放上網站,內容包括對管委會有疑慮的狀況、充電樁業者如何溝通等,應該有很大效果,目前沒有人申請輔導,輔導團隊可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