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葉德正/新北報導
1200月票上路半年,基北北桃公共運輸發展平台指出,私人運具移轉約8%至大眾運輸,公車司機卻面臨找不到人困境,市府統計,新北市公車駕駛人車比僅0.99,1輛車配不到1人,考驗客運業者調度能力。今年中,雙北運價將重新檢討,有業者盼能合理調整,營造更好工作環境與薪資吸引人才。
交通局統計,新北市公車車輛數2021年至2023年落在2460輛左右,2021年司機與車輛數約1比1,2022年受疫情影響,司機轉行減少百餘人,2023司機人數有回升,目前人車比是1比0.99。
公車駕駛人員難找,各客運透過調薪、改善工作環境,盼吸引更多人投入。圖/記者葉德正攝影
大都會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說,不只公車司機,包括物流、遊覽車與計程車都面臨駕駛人力不足問題,除了少子化人力愈來愈少,主因是公車司機要扛安全問題,還有「客訴」壓力,網路時代動輒被公審,有司機覺得沒有尊嚴,寧願當物流司機。
李建文說,2年前運價調整時,客運業者有調薪6000元,希望政府能核實補貼業者,下半年運價將重新檢討,盼能合理調整,提供司機更好的薪資與工作環境。
中興巴士董事長呂奇龍說,台灣缺工是普遍現象,他認為薪資非主因,主要是年輕人愈來愈少,大家希望生活更自由,長時間綁在車上「沒有多少人受得了」。
呂奇龍說,公車調度要有餘裕,人車比要1.5以上較好,近年不少司機改行去跑貨車,還有不少人轉職到更有彈性的Uber,部分路線人力吃緊,目前做法是假日與離峰時段縮減班次,調整司機班表因應。
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指出,目前公車駕駛年紀偏大是事實,年輕人不願投入,為建立職業人才庫與教育訓練,將持續與勞工局合作。鍾表示,很多司機住都會區,人力調度緊繃,建議客運業者應該給予差別待遇,如偏鄉加給,增加留才誘因。
日前座談上有業者提希望能開放技術移工,呂奇龍表示,技術性移工先前在台北市公會有被提出,也有反映到全國聯合會,交通部有疑慮,認為不太可行,必須從教育與培訓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