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彭宣雅、鄭國樑、徐白櫻、羅紹平、陳弘逸/連線報
行政院擴大紓困案,農漁民一萬元紓困金昨天開始申請,有農保資格者直接入帳,無農保但有實耕證明者和漁民須臨櫃申請,出現農會空蕩、漁會擠滿人「兩樣情」景況。另外,政府雖訂有綜合所得稅五十萬以下排富標準,但因農漁民免稅,無法勾稽實際收入,以致田主、契作大農也能領,幾乎「人人有獎」,引發爭議。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農漁民共約140萬人可申請一萬元紓困金,農民約120萬,有99萬有農保者,今起三日內帳戶就會陸續收到一萬元,其餘沒農保但有實耕證明者及約廿二萬名甲類漁會會員須親赴農漁會申請。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農漁民紓困補助申請昨上路,彰化區漁會王功辦事處擠滿人潮,許多人在辦公室外填寫表格,希望能盡快領到紓困金。記者簡慧珍/攝影

至於排富爭議,陳吉仲說,已跟財政部稅籍資料「碰撞」過,有2萬多位農民被排掉。不過,因農漁民免稅,農漁以外收入才會被算在綜所稅中,實際農漁收入根本無法勾稽認定。
不過,中部某果農名下有三分地溫室出租,租金收入未列所得,因農業外兼職所得一年未超過50萬,有農保就能領到一萬元,向他承租溫室的農民則須以土地資料申請紓困金。南部某果菜青農名下有一點二分地,另有轉作五公頃,他投保國保,有實際耕作認定,也可領一萬元,朋友羨慕「年收入還比公務員高」。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說,農民實際所得確實無從得知,官方僅能掌握農保資料、肥料銷售,連種什麼也不清楚,過去才會頻傳產銷失衡。
昨天還傳出明明是農委會輔導的百大青農,卻因沒農保還得向農改場證明有實際耕作才可請領一萬元。農委會輔導處長陳俊言說,青農不用申請實耕證明,有帳戶者會直接撥款,估計登記有案的各類青農約一萬名,都可領取,如果青農投保勞保,可向勞動部申請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