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縈/綜合報導
衛福部公布修正「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調整醫療區域劃分,增加醫院設置彈性。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指出,新的醫療區域考量人口、交通狀況重新規畫,新增淡海、平德次級醫療區域。新的區域劃分讓當地增加病床設立空間,2月4日生效,但目前尚未有醫院申請擴充病房。
衛福部去年曾經邀請各縣市開會討論,醫療區域畫分;目前全台共6個一級醫療區域、17個二級醫療區域、次醫療區域51個。根據規定,次醫療區域中,每1萬人口,不得超過50床急性病床,因此新增、刪減調整劃分方式可以牽動病床數量、醫院數量。

調整後的新版中,新增「淡海」、「平德」2個次醫療區域。另在「南投」二級醫療區域中,因為考量都市規畫刪除「草屯」次醫療區域,國姓鄉、草屯鎮改到埔里、南投2個次醫療區域。
此次變動的八德區為例,一級醫療區域為「北區」、二級醫療區域則是「桃園」、次級醫療區為「平德」。劉玉菁表示,八德區人口已達20萬,如果有新設立醫院可以提升民眾就醫可近性,因此平鎮、大區、龍潭等納入,新成立「平德」次醫療區域。
劉玉菁說,淡海次醫療區域的變動是考量人口數量以及連接淡水、八里的淡海大橋即將通車,會改變民眾生活圈及就醫流向。現在淡水區人口已經超過20萬人,原本歸屬在「北區」次醫療區域,調整後跟石門、三芝、八里同時一個次醫療區域,可以增加病房設置彈性。
另外,嘉義部分考量當地醫療資源集中嘉義市及朴子市,且所屬的次醫療區域病床數已達上限,導致無法新建醫院。劉玉菁說,因此將水上鄉從「嘉義」次醫療區改到「太保」次醫療區,讓嘉義沿海有彈性在設立醫院。
然而,劉玉菁表示,自從2月4日生效至今,衛福部並沒有收到醫院申請擴增病床。但醫院申請設立病床,管理分屬中央及地方100床以上的病床申請才會經由衛福部,較小規模的病床設立需求會向地方政府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