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斥資2500萬元修復的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今年9月完工,是金門少見的小六路厝,空間格局特殊,屋主未來規畫開設民宿,並依規定開放主廳供民眾參觀。
許丕簡古厝位金寧鄉后沙自然村內,為后沙許氏五房許丕騰赴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所建,建築物興建於清同治6年,是后沙聚落內重要的傳統建築代表,也是金門早期僑匯建築的重要肇始之一,除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外,建築內部精緻木雕及屋脊上泥塑,更具藝術價值。
斥資2500萬元修復的金門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近日完工。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斥資2500萬元修復的金門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近日完工。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Y2OTE4Nm5ld3M,/3a45f88ff3191076_1280x853.jpg/qs/w=600&h=600&r=21995)
金門縣文化局說,這棟古厝因產權持分者眾,加上室內空間使用不足,後代子孫遷移村外居住或移居台灣,在缺乏適當管理維護下,建築嚴重毀損,除左櫸頭屋頂崩塌外,大廳及右房前側屋頂破損,多數木構件遭白蟻肆虐,危及建築結構安全。
文化局考量空間格局特殊,建築以磚、石、木為主結構,承重牆為花崗石台基,上砌紅磚承硬山擱楹之閩南傳統建築作法,尤以正面磚雕、磚砌,脊墜與水車堵泥塑,及東西敞廳木雕工藝精湛,表現細微,在建築藝術史上具有保存的意義與價值。
屋主規畫開設民宿,並依規定開放主廳供給民眾參觀,未來會由屋主導覽,讓民眾了解古厝與土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