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
台北市已消失的「中華商場」,是5、6年級生年輕時的記憶所在,鄰近西門町電影院,還有台灣第一家百貨,一度成為北部人聲鼎沸的商圈,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行「老照片」徵選,匯集30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中華商場」的畫面,記錄下繁華落盡,與民眾對老街區的情誼。
提到中華商場,國民政府1946年軍撤離來台,為安置大量湧入台北的軍民,政府沿鐵道旁,搭建簡易棚攤讓他們有生計支撐,俗稱「竹子厝」,也是中華商場的前身,但棚屋日漸增多,衍生環境衛生及市容問題,一度還被稱為「台北盲腸」;1961年建造八座以八德命名的三層樓中華商場,周邊市容繁華,吸引大批遊客來訪,成為當時台北相當著名的商圈。
昔日中華商場及鐵路景觀(左,羅海洋提供);1992年拆除中的中華商場(右,鄭政雄提供)。圖/北市圖提供
五花八門的店家,能滿足民眾各類消費需求。肚子餓時,饕客慕名前來的「點心世界」,品嚐令人垂涎的鍋貼和濃郁酸辣湯,耳邊還常能聽見火車呼嘯而過的鏗鏘聲。「哥倫比亞唱片行」和「佳佳唱片行」收錄了優雅的古典音樂、西洋爵士樂曲風,交錯編織在音樂迷聚集朝聖地,從黑膠唱片買到光碟唱片,是愛樂人當年熟悉的記憶。
而在中華商場的天橋,常會出現各類販售新奇物品的攤商,婚嫁若要訂做西服、學生要縫補繡學號,這裡應有盡有,還有古董家與遊客愛挖寶的工藝店、電器及電子零件商品店等。花樣繁多的看板豎立於商場間,還有民眾回憶兒時趣味笑說,以前下課順著中華商場逛攤販挖寶,再沿路進同學家串門子說再見,最後剩一個人時,他也就到家了。
如今繁華落盡,中華商場已不復在,隨著東區發展,北市府1992年為都市更新及蓋捷運,正式拆除中華商場,30多年的記憶,動工時仍湧入大批民眾前來觀看,看著卡車緩緩載離落下滿地的磚瓦碎石,中華商場也成為回憶。
台北市圖辦理「台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用老照片說故事,介紹照片中的人文與歷史,已累積3000多件作品。詳細活動資訊可參考(https://reurl.cc/Kjxj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