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
走進台北市伊寧街一棟三樓民宅,沒進屋就聞到一股霉味和尿騷味;牆壁斑駁、燈光昏暗,塌陷的天花板下,是木板隔成僅容一床的小房間;這處「蝸居」竟是廿七位老人的生活天地。
很難想像首善之都還有這種「蝸居老人住宅」,但對這群社會邊緣的獨居老人而言,能在台北有處棲身之地,即使是「一張床的空間」,仍是值得珍惜的「家」。
蝸居的屋齡超過一甲子,身處其間的老人最年輕的五十七歲、最長的八十歲;他們靠著口耳相傳,才在繁華的城市找到容身之地,靠著低收入戶補助或老人年金支付每月二千五百到五千元的房租。
蝸居內有廚房、浴室,勉強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是廚房髒亂、浴室沒門、家具多是拾荒而來;好幾個房門口貼著符咒,原來三年前,有位久病的老人還沒等到社工訪視安置,就上吊身亡。
農曆春節將至,這群蝸居老人沒有過節氣氛,在冷冽冬天中獨處的情境,看了令人心酸。為禦寒,有些老人終日躺在床上蓋著單薄棉被,有時連臉部也蓋上被子,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床上有人。
八十歲關姓老翁踱步到浴室洗衣,彎著腰、用顫抖雙手將衣服投入老舊洗衣機,以拾荒維生的他,跌倒後逐漸不良於行。他的房租是女兒透過友人輾轉支付的,不過父女倆不知怎麼回事,女兒就是不肯讓老爸爸知道住處;他用微弱的氣音說「女兒早就不要我,社會也不要我了!」
陳姓老翁說:「我有嚴重貧血,多次昏倒在樓梯旁都沒人理我,有時繳不出房租,還被房東趕出門,但至少這是我唯一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