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曾威智/整理報導
「巢運」後續引發的效應一波波,在萬人怒吼高房價後,內政部日前針對巢運訴求提出了5大原則,並強調增建社會住宅。從25年前的萬人橫躺忠孝東路後,到現今怒躺仁愛路的巢運,專家認為,巢運的興起,意謂台灣的房市問題25年來不斷在輪迴,而政府興建社會住宅,也不該是隨便喊個數字就好,否則就是不負責任的政策。

同樣是抗議高房價,25年後巢運再度號召萬人怒躺仁愛路(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為抗議高房價,4日時,現場民眾沿著仁愛路以骨牌接力方式,手持標語紛紛躺下,重現當年同樣為了抗議高房價,所引發的無殼蝸牛橫躺忠孝東路上的壯觀景象。為回應巢運訴求,內政部表示,我國住宅政策的5大原則分別是尊重居住人權、認同稅制改革、增建社會住宅、多元協助住者適其屋,以及研議租賃專法等。
在社會住宅方面,台北市已同意以住宅存量的5%(約45000戶)為社會住宅興建目標,新北市同意未來5年提供7000戶社會住宅、15000戶的租金補貼;且將透過「住宅法」確保社會住宅弱勢保障比例至少10%。
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卓輝華在《中國時報》表示,巢運的興起,意味著台灣25年來房市問題不斷在輪迴。他說,期待政府廣建社會住宅,但社會住宅究竟要蓋多少、蓋在哪?才能滿足需求。
卓輝華表示,政府應該進行嚴謹的調查,不是隨便喊一喊10萬戶、或住宅總量5%就好,否則就是不負責任的政策。他建議政府,何不優先興建社會住宅和青年住宅,再搭配租金補貼政策,以優先照顧弱勢族群為主,讓全民的居住需求都受到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