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867

水牛耕田…消失的農村意象

#地方 #新奇 #耕牛 #農業 #主力 #勞力活 #耕耘機

都會社會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耕牛曾是台灣農業的「主力」,包辦不少勞力活,隨著快速、價廉的耕耘機興起,耕牛幾無用武之地,不僅傳出牛耕比機器耕還貴,農民驅趕牛耕田的農村景象也逐漸消失。

耕牛 近十年快速凋零

台南市農業局畜產科長周志勳說,六年前全市有二七三頭耕牛,現只剩九十九頭。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正容感嘆,耕牛幾已在農田消失,而且就在這近十年內發生,感嘆傳統農村人與牛的依存情感,令人感傷。

雲林縣只剩十九頭耕牛,都超過十五歲,難以負荷耕田勞務;屏東的「役牛」雖有二三六頭,多數都已退役,農業處官員說,農田牛耕畫面幾已走入歷史。嘉義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也說,兩年前還看得到老農駕牛車載貨,現在都沒了。

「牛的工作效率與農耕機落差太大,退出舞台是必然。」代耕業者吳見峰說,「鐵牛(耕耘機)」代耕每分地一千元,以每公頃計算,是牛耕的半價,且速度快兩倍以上。

牛耕 犁出美麗的線條

彰化縣溪州鄉六十八歲的農民許榮養牛養了五十幾年,他說,牛耕的田較平整,插秧不會高低不平,注水都淹得到,也比較不會長雜草,耕田時拉的牛糞也能滋養農田;鐵牛則有耕不到的死角。

牛耕雖然很好,但是養牛卻不容易。許榮曾經同時養過十九頭牛,一天要吃掉三噸牧草、豆渣,一年成本三、四萬元,但一分地年產稻子頂多淨賺一萬多元,養牛耕田不敷成本,決定捨棄牛耕。

機耕 總有死角耕不到

雲林口湖鄉養殖業是偏好牛耕的特例,業者李富正每年魚塭翻耕,都選用牛耕。他說,魚塭深度約二公尺土質較鬆軟,一般耕耘機除易陷泥沼,有些角度也耕不到,牛耕就沒問題,而且牛會邊耕作邊大便,幫助魚塭年年豐收。

可惜…牛耕技藝恐失傳

「現在縱使有牛,牛輕人也不會耕了。」嘉義大智慧農場理事長潘添盛感慨,農村僅存的牛和農民一樣多半老邁,就算年輕人有意接手農務,也不會特別訓練牛耕,牛耕技藝恐失傳。

台南後壁米農「崑濱伯」黃崑濱則樂觀地說,至少卅年沒看過牛耕田了,既然時代在進步,用鐵牛代耕效率高,農民也「卡快活」。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