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雅芳/台北報導
中國轉型為世界最大市場,瞄準中國13億人口市場的紅利,過去,各方通路業者無不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國布建據點。不過,這樣的現象從去年開始有所變化,而這個變化如今看來還在加速進行中。包括麗嬰房(2911)、F-美食(2723)、F-大洋(5907)等中國通路業者正針對旗下門店積極進行汰弱留強的整理,從這些企業陸續採用「減法哲學」、啟動「減損計畫」,也顯示「擴張」不再是賺人民幣的唯一策略,在中國經濟出現增長減速的危機,以及店租、人事成本持續高漲下,通路業者不再只踩油門,也要懂得踩煞車。
資深中概通路股麗嬰房進軍中國市場已達20年,目前通路據點幾乎已遍及全中國,卻在去年開始大幅淘汰經營不佳的門店,今年也仍是持續汰弱留強的一年,公司預計今年將關閉70家績效不佳店面,是麗嬰房有史以來關店數最高的一年。在中國大放異彩的F-美食自2007年進軍中國,但今年的新增據點數計畫降到60家,較去年的展店規模減少近一半,2013年策略以店質調整為主,而非擴張。另外,純中國通路的F-大洋(5907)也啟動「減損計畫」,一口氣關閉常州、石家莊、無錫等3店,公司直言,減損計畫有助營收與獲利正向發展,保住毛利率表現。
觀察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從去年開始,通路業者面臨幾個難題,首先是中國面臨經濟的結構調整壓力,去年中國GDP為7.8%,是近年來最弱的數字,增長率首次跌破8%的心理關口,市場普遍認為,經過多年的高成長之後,中國的經濟擴長已經開始減緩,且按甫出爐的中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GDP目標為7.5%,顯示成長力道仍在下滑。
其次,隨著都市化程度的升高與消費者財富的成長,人工與租金成本近年來快速增加,對業者來說,大陸居民所得增加,可分配財富也跟著增長,但人力成本也跟著增加,此外,影響更大的是店面租金,中國都市化的速度,加上「世界市場」的趨勢,讓一線商圈租金令人咋舌,同時,當地消費者面對多元化的選擇,缺乏品牌忠誠度,也因此,體質不夠健全、競爭力不足的店面很快就面臨淘汰宿命。
對通路業者來說,目前首要的考量就是大陸店租及工資上漲稀釋獲利,因此,相較於前幾年中國積極的展店計劃,將展店進度將放緩,未來也將以改善經營效率,提高店質與績效為主要策略。不過,今年正值大陸換屆的頭一年,大陸新一輪的經濟政策陸續出爐,看好中國城鎮化趨勢、以及聚焦於零售民生等內需主軸仍是市場共識,只能說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通路業者要能脫穎而出,考驗經營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