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17

紐時調查太魯閣事故:本可避免的人禍 仍難推台鐵改革

#紐約時報 #政策 #太魯閣號 #政府 #台鐵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紐約時報19日刊出一篇對台灣太魯閣號事件深入調查報導,認定是政府體制失能,才導致台灣這場70年來最慘重的鐵路人禍。紐時引述罹難者家屬指出,這場付出49個人命的慘痛教訓,恐怕仍然無法適時落實台鐵改革。
 
這則以「造成49人死亡,這是本可避免場列車撞車事故」為題、長達六頁的報導指出,民主台灣以一個管理良好和負責任的社會而自豪,如今在掙扎於新冠病毒病例激增和輪流停電之際,這場事故削弱了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台鐵太魯閣號4月2日發生出軌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鐵太魯閣號4月2日發生出軌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紐約時報深入走訪現任和前任官員、鐵路員工、承包商和工安專家,對事故仔細調查,發現台鐵深受「安逸文化的影響,且監管不力」。「對像李義祥這樣的承包商管理不善、養護問題惡化、官員無視或漠視安全警告—這些都為此事故創造了條件」。
 
檢察官周芳怡告訴紐約時報,早在今年初,有一名為台鐵工作的當地工作人員曾兩度警告,重型機具移置到同一轉彎附近會有危險,卻沒有人處理。檢方正調查台鐵是否本該追查這個情況。
 
紐時指出,過去對改進的承諾收效甚微。2018年,在普悠瑪列車脫軌事故造成18人死亡,蔡英文政府也曾敦促改革。儘管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沒有結構性改革。
 
紐時檢視交通部的統計發現,自2012年以來,台鐵列車發生316起重大行車事故,包括碰撞和出軌。這些事故總共造成437人死亡。相形之下,台灣高鐵在同期間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
 
紐時認為,台鐵如今在很多方面都成了僵化的過時機構。它的歷史包袱反而使得改革在政治上困難重重。有一位台鐵員工告訴紐時:「我們台鐵內部,大家很愛開玩笑說,台鐵很會賣便當,但不注重工安。」
 
前交通部部長賀陳旦接受紐時訪問說,台鐵差不多一個世紀以來,都是台灣人在政治利益分配上面很重要的一個資源。
 
在民選官員的堅持下,台鐵票價已有25年保持不變,而成本卻不斷上升,導致目前大約140億美元(新台幣4,060億元)的赤字。
 
而讓罹難者家屬擔心的是,付出49個人命的代價並不能促使各方拿出行動,將又一次錯失帶來必要變革的良機。
 
當時一家六口在列車上的陳先生告訴紐時說:「他們喊著改革、改善,我也會講,」陳先生談到台灣領導人時說:「但他們到底幹什麼?我不知道。」陳先生的女兒和姐妹不幸在這場事故中罹難。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