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劉曉頤
逾半甲子的台灣最大詩社——創世紀詩社,現任社長落蒂,一生筆耕不輟,2000年由教職退休,與夫人搬來新北市中和定居,開始傾全力於詩的創作,在詩創作和評論上都屢創高峰,著作等身,最近又剛出版新詩集《風吹沙》。北上搬遷,竟是為了追尋文學夢,《文訊》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初始一聽就驚訝道:「別人追尋文學夢,都是避世去偏遠清靜的山郊,你反而是到繁華的台北!」
詩壇耆老落蒂的家,書香味濃厚
落蒂喜好和文學同道中人交流,從前就常和創世紀詩社的創始人張默、洛夫聚集在一起,暢談文學與人生。台北,正由於繁華,是文學活動的大本營,落蒂在退休之前,感嘆北上一趟不易,當時他還買不起車,常常是搭詩人楊子澗的車北上參與活動,但是畢竟機會有限,因此他早就有遷居計畫,後來一退休,就立即搬上來了。果然,退休後搬到台北,十幾年來,他得以過著與文學為伴的理想生活,除了寫作,也經常到處演講,把文學理念傳揚給年輕人。
當時看過幾間房子,選上中和這間大樓社區住宅,很阿莎力地沒殺價就買下。出身教職的他並不富裕,面對房價交易如此俐落,正是灑落的文學情性使然。四房兩廳的37坪新屋,含車位,當年用九百萬買下,經年累月下來,房價已經漲了兩倍,但是淡泊的他從來志不在獲利,只希望安居養老,浸泡在文學世界中,悠然享受靜好歲月。
中和家簡雅大方的格局
落蒂夫妻恩愛和睦,住在新北市的中和路的街衢巷廓,一邊是中和區的中和路,一邊是永和區的中和路。落蒂最主要看中的是這裡的環境,四面環繞青山,鄰近八二三紀念公園,和矗立在公園中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他感覺自己形同擁有一間大書房,坐擁浩瀚典籍,又不用親自打理,精神層面十足充裕。經常,落蒂夫妻在下午閒暇時光,會相偕去八二三紀念公園散步,再繞去圖書館看書,夕陽西下,攜手散步返家,歲月淳美。
懸掛許多名家知交餽贈的畫作和書法
他們習慣清簡,對夫妻兩個人而言,37坪居家空間足夠寬敞,以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整齊乾淨,而又不失於過度嚴謹,隨興從容,家裡流露著真實的生活的溫度痕跡。落蒂的家,完全是屬於詩書之家的一派簡雅大方,沒有豪華的裝潢,而以木製家具、書櫃、飾品櫃為主,客廳和房間都懸掛水墨畫和書法名作,有些得自於詩畫大師知交餽贈,也有自己的作品。最特別的是,由於落蒂筆耕一世,文學成就斐然,陸續得過諸多國家獎項,因此家裡許多地方都放置獎牌。他的藏書中,光是自己的著作,攤排開來,就相當可觀。
隨處可見的獎牌,代表對詩壇的貢獻
落蒂的十餘本著作珍本
這些成就,都與落蒂的奮鬥史相關,貫徹著一種精神。他自稱「追火車的囝仔」,出身於鄉壤,環境艱苦,十歲不到父親就過世,留下年幼的弟弟妹妹,母親獨自扶養他們五個小孩長大成人,箇中自有辛酸,然而,從年少起,他就憑一顆上進的心,努力用功讀書,先是完成了當老師的夢想,又繼續考國立大學,以至於沉潛於現代詩創作和評論,成為詩壇大家。對於現代年輕人抱怨22K難以買房,他感觸良多,因為,他自己正是一路刻苦過來的典範。
讀書札記和剪報長年悉心收藏
落蒂回憶說,自己當初教鄉間的國小時,連通勤公車都一天只有一班,加上誤點,常常光是等車一趟就要兩個小時,連買摩托車的錢都沒有,只好在附近以最克難的方式棲身。也曾在學校的值夜室住過三年,校地有墳墓,鬼氣森森的傳說令人難免不安。婚後由單身宿舍遷到眷屬宿舍,房舍內部相當老舊,但是花不起修理費。夫妻一路熬過來,民國66年,他終於買下屬於自己的第一間房子,跟一輛摩托車,在當時任教的北港學校附近。有時淹水,夫妻一起苦哈哈地涉水提鞋去學校,貧病相守,艱苦中有溫馨。
學生送給落蒂的照片月曆
民國63年物價大漲,落蒂才興起要趕快買房子的念頭,妻子嗔怪他當初沒聽勸在鄉下買房,否則可以買到更大的,如今落蒂回憶起來,笑著說:「不聽老婆言,吃虧在眼前!」說歸說,落蒂夫妻不尚享受,住在中和的歲月安適滿足,有青山,有圖書館,又具人間煙火的市民情調,捷運在住家旁邊,滿街林立各式餐廳,換著吃也是樂趣。樂居中和,落蒂還寫過〈中和公園〉一詩,摘錄:
落蒂樂居中和,沉浸文學世界
「數十年前荒蕪的詩園/寫滿了現實主義存在主義/還有很多主義的詩各種品味的詩/中和公園種滿了羊蹄甲洋紫荊/以及許多許多五彩繽紛的花/我更看到夜晚來時/所有園中的相思燈/都和天上的星星/同時亮起/同時亮起」
落蒂小檔案 落蒂,本名楊顯榮,台灣嘉義新港鄉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國立台灣師大英語研究所結業。曾任教於省立民雄高中、省立北港高中英文教師,退休後,與結縭三十年的夫人彭玉香女士搬至台北中和市定居。曾為「風燈」詩社社員,創辦《詩友》季刊。現為《創世紀》詩雜誌社長。著有詩集《風吹沙》、《煙雲》、《春之彌陀寺︰落蒂詩集》、《詩的旅行》,散文集《愛之夢》、《山澗的水聲》、《追火車的甘蔗囝仔》,詩評集《中學新詩選讀—青青草原》、《詩的播種者》……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