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孫振義
孫振義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建築師高考及格。研究領域:綠色建築、環境規劃、熱島效應、都市設計、都市更新、生態社區。現任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政大社科院永續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人氣 6576

邁向後疫情時代的都市規劃抉擇路口

相關關鍵字

#都市規劃 #後疫情時代 #公共衛生 #公共空間 #私密空間 #多空觀點
(文/孫振義)
 
都市是生活的容器,承載著人類生活與生產。然而,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都市環境規劃對於疫後生活改變的反饋,也是政府相關部門重要的課題。
 
對於都市環境而言,針對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回饋調整約略可界定於:公共空間、半公共(私密)空間、私密空間等三大區塊。其中,在公共空間的部分除了包含公園、兒童遊戲場、綠地、體育場、廣場等公共設施外,亦包括人行步道、計畫道路園道、中小學與政府機關等用地,甚至包括空廊、空橋、地下連通道等區域;半公共(私密)空間則是涵蓋私產權領域退縮或提供讓供公眾使用之人行步道、綠帶、綠化區域、空中花園及捐贈公益空間;私密空間意指建築對外窗、陽台、露台、門廳、庭院等空間。上述種種空間,勢必應在疫情的影響中被重新思考,甚至做出進化改造。
 

 

邁向後疫情時代的都市規劃抉擇路口(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廣豐生活圈更近桃園區市區,整體周邊商圈熱絡,買房詢問度高,而八德擴大重劃區新古屋社區單價平均落在2字頭,又有新醫院未來將進駐,增添區域房市吸引力。圖(廣豐重劃區)/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人類因檢討與修正行為而偉大,危機更是進化的原動力。因此,如何在疫情衝擊中調整與調適都市空間,讓生活環境更符合後疫情時代的人類生活所需,以下幾點可供各界斟酌:
 
一、打造可見天見日見風的都市環境
 
在後疫情時代,為了鼓勵民眾走到室外、回到都市空間懷抱,相關部門更加要強調都市空間的通風、遮陽、遮雨、通視與保全,甚至要營造更佳的景觀環境、熱舒適性與無障礙環境。裨益民眾走出建築物後可以擁有自然的通風、採光、潔淨空氣,並輔以平順的步行環境、高可及性的廁所、舒適的休憩座椅、適量的夜間照明等,亦即,讓疫情促使都市整體休憩環境更加升級。
 
二、營造更具活動包容性的都市空間
 
疫情期間,政府在公共衛生與健康考量下,迫使民眾大幅降低了人群接觸、活動的機會,也讓人與人的互動更依賴3C產品及視訊軟體,人際關係也更侷限於電腦與手機銀幕之中。為了迎接重返都市空間的民眾,都市應該提供更具多元活動包容性的空間,除了既有的共享空間、共融性遊具概念外,亦可以設法讓有限的都市空間拓展其多功能性。例如,市民廣場可以成為小農市集、空廊與地下連通道也能作為青年練舞空間、河濱綠帶可以變成兒童遊戲場、綠堤空地亦可打造成為寵物公園及跑場等,若再加上伴隨著若干開發案所捐贈的公益回饋空間作為兒童遊戲空間、公共藝廊,城市本身就可以成為是一座超大型博物館、公園與遊樂場。
 
科技的進步、極端氣候的襲擊、疾病的威脅等因素,均是推動人類進化的契機。COVID-19病毒的威脅中,究竟是將人類生活越往「孤立(isolation)」推移,亦或是強調都市空間更該提供人們「交流(contact)」、「群作(cooperation)」、「互動(interaction)」之機會,並且強化都市空間的可及性與安全性,最終打造一座容許民眾安心活動、互動的「健康城市」,方能讓居民在都市中「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味道。未來該如何走?都市環境的規劃與經營正面臨到最重要的抉擇路口,後疫情時代亦正考驗著全體人類的智慧。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